本文轉自:西安日報

近日,《陝西省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擴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更好滿足人民羣衆‘上好學’的美好期盼”是該《方案》的核心目標之一。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實施優質學位擴增、薄弱學校提升、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等常規措施之外,實施數字化戰略也被列爲重要措施。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數字化變革發生在社會生活各個角落。在教育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是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擴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的有效措施。在一些已經實施教育數字化試點的地區,西部山區的孩子可以和北京的學生同上一堂課;鄉村的學生打開智慧大屏也能享受豐富精彩的課後服務。例如,在以教育數字化支撐教育現代化的探索中,“慕課西部行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效,計劃實施10年來,東部地區高校累計面向中西部高校提供了19萬門慕課及在線課程服務,將東部高校的大批名師名課輸送至新疆、西藏、青海、寧夏、貴州等地區。如今,隨着中小學信息基礎設施日趨完備,爲教育數字化創造有利條件,網絡技術可以有效促進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讓“一根網線,連接你我;一塊屏幕,共享世界。”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綜合運用,還能有效突破傳統教學存在的空間、時間、人數限制,讓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深刻改革。一些新研製上市的學習智能設備不僅讓孩子有了自主學習的學伴,還能從多個維度記錄孩子的學習過程並形成數據化分析報告,隨着這些技術的不斷升級完善和推廣,針對每個中小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將在技術上具備實現條件。例如,在江蘇省宿遷市埠子鎮中心小學,任課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一體機給學生上課,智能白板替代了傳統的黑板,多角度的高清攝像頭能夠捕捉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課堂教學進行智能分析。

如今,教育數字化正成爲普遍共識。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推進教育數字化,不僅是時代的潮流,而且是實現人民羣衆“上好學”的美好期盼的有效手段。 (楊斌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