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一張巴掌大小的快遞面單,也能成爲快遞企業、網點老闆的增收來源。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趁着“雙11”大促流量,快遞企業在面單上爲客戶打起了二維碼小廣告,連一些快遞網點也趁機接起了定製面單廣告的“私活”,動手在快遞包裝上貼小廣告。儘管一張快遞面單的廣告收費最低僅爲0.1元,但“雙11”期間快遞量有幾十億,這就意味着廣告收入可達上億元。有廣告商透露,快遞包裝上單獨的廣告貼掃碼率可達30%。又想薅流量變現,又擔心折損用戶體驗,二維碼入口看似充滿商機,但這筆錢真的好賺嗎?

面單廣告投放3萬元起

“雙11”流量高峯,誰都想薅一把。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在收貨時發現,一家名爲羅技京東自營旗艦店的快遞電子面單上印着麥當勞的二維碼廣告。用戶在掃碼後,可進入麥當勞微信小程序領限時優惠券,再進店覈銷。

一位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快遞的廣告面單類型分爲一體化面單和分體化面單。“一體化面單是廣告二維碼印在電子面單上,這類廣告在‘雙11’有排期,大約有上億的投放量。分體化面單是人工手動貼在快遞上,但因爲效率比較低,在大促期間已經停掉了。”

電商KA客戶開始在電子面單上動心思,一定程度上也受後者可定向投放特徵的誘惑。“目前這類廣告業務能圍繞用戶的消費、物流數據實現精準化投放。例如一個二段奶粉商家的二維碼廣告,可以精準定位家有寶寶喫二段奶粉的人羣來投放。”上述從業人士透露稱。

根據業內人士提供的內部投廣資料顯示,若是客戶投放一體化面單,至少得10萬份起步,10萬-100萬份的刊例價格爲0.3元/張,而超出1000萬張的價格爲0.1元/張。這也意味着一個客戶如果選擇最低的投放量,快遞企業在電子面單廣告上至少能獲得3萬元的收入。

掃碼率能達30%

龐大快遞量帶來的曝光流量確實吸引人。以去年“雙11”的表現來看,一組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11月1日-16日,全國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68億件,同比增長18.2%。按照2021年5月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人口已增長至14.12億人。按此計算,彼時“雙11”期間的人均快遞包裹數量能達4.82件。

那麼,這個流動在包裹中的二維碼是如何印在面單上的?多位快遞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稱,電子面單的格式主要由電商平臺固定,發貨商家和快遞網點無法在上面添加二維碼廣告。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如果快遞企業想靠快遞包裝“接私活”,也有操作空間。

在市場流通過程中,這些一定會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廣告面單很有市場,甚至有些“搶手”。據一位與中通廣東區域合作的廣告商透露,自己手中的中通一體化面單二維碼廣告已經被全部承包了,“單獨的廣告面貼轉化比快遞面單底部的廣告要好一些,如果素材做得好,掃碼率能達到30%”。當然,單獨的廣告面貼價格相對較高,爲0.2元/張。

“僅需要上傳二維碼鏈接,中通審覈通過後,你需要多少量,中通就會在它的系統中給你下發,最後按照數據進行結算。”上述廣告商表示,另外一種分體面單也需要使用者自行提供廣告素材,廣告商將其發給中通審覈,由中通負責印刷,然後再下發到具體的網點粘貼。

除了在電子面單上加二維碼,一些快遞網點也在嘗試其他盈利途徑。“我們可以做廣告標籤,手工貼在快遞上,但紙條不能太大,0.2元/張。”一位北京的極兔速遞網點老闆透露,自己負責的三個網點,一天大概有2萬票,平時在1.5萬-1.6萬票左右。

廣告把關存漏洞

不只是快遞外包裝,快遞車的車廂,快遞櫃的箱體、電子屏幕,快遞企業的微信小程序、公衆號都能趁機賺取大促流量紅利。上述廣告商還提及,豐巢快遞櫃的公衆號也可以投廣告,用戶用微信掃碼取件後會跳出一個文章鏈接,一個1000次的廣告曝光價格在30元左右,具體成交價格看當天流量消耗情況,“豐巢快遞櫃最終的內容審覈、費用都是要打給順豐的”。

然而,也有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及私自投放小廣告的風險性。“‘雙11’期間檢查很嚴格,建議近期不要在快遞包裝上單獨貼廣告單。如果要在三輪車上貼廣告,需要和總部溝通。”一位圓通網點的工作人員對此表示。

企業有意在取件環節安插廣告,卻也不得不顧慮其導致的用戶體驗和投訴。據瞭解,在2021年8月菜鳥停止了智能櫃廣告投放業務,且不再開放,主要是“經常有業主投訴智能櫃的廣告問題”。對於該事的真實性,截至發稿,菜鳥相關負責人未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

在今年7月,豐巢取件信息被曝出夾帶疑似涉嫌違法違規的互聯網投資平臺廣告。隨後,在9月,豐巢因或涉嫌擅用原告姓名、肖像,被藝人龔俊起訴侵權索賠101萬元。而在此之前,豐巢還陷入過霸屏活動侵犯藝人王一博的肖像權的糾紛中。

對於電子面單上的二維碼廣告,部分用戶抱怨稱有的二維碼要求填個人信息,還出現理財等業務推廣,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電商平臺、快遞企業在廣告質量把關上的漏洞。“目前《郵政法》未有明確規定不能在快遞箱體外貼廣告,那麼面單上的二維碼廣告必須要符合《廣告法》的要求。”快遞專業人士徐勇認爲,“另一方面,電子面單上的廣告轉化率也讓人質疑,更多情況是人們直接取件拆箱,很少有人會掃二維碼。”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