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貝殼財經

算力被譽爲新的生產力,數字時代正在召喚一張高效率的“算力網”。

從首次提出“東數西算”工程概念,到八地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啓動8個多月,致力於將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使數據要素跨域流動,從而打通“數”動脈,織就全國算力一張網。根據規劃藍圖,這樣既緩解了東部能源緊張的問題,也爲西部開闢一條發展新路,同時實現了碳達峯碳中和的綠色目標。

“東數西算”需要哪些技術突破,如何兼顧算力提升與節能減排,以及加碼佈局數據中心,怎樣避免無序競爭?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東數西算”工程結合了中國經濟發展以及能源分佈的區位特點,是適應中國新時期國情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必要工程。

新京報貝殼財經:如何認識算力在這個時代的作用,“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意義是什麼?

鄔賀銓:我們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機遇,包括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發現工作和生產中的一些規律,這就需要運用算力的計算和分析,以及算法和數據的支撐。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講,並不需要自建算力,也不需要購買更多算法軟件,可以利用公共平臺上提供的模型、算法和算力以及數據。當然企業會自帶數據,也可以自建一些模型和算法。

通過算力平臺的計算,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工業設計、電網仿真、製藥靶點選擇等許多需要進行分析的工作。在各種各樣的生產中我們都會有很多實驗,過去這類實驗實際上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現在可以通過計算來模擬尋優,代替實際生產中的實驗,大大節省成本,提升效率,因此在數字經濟新時代,算力已經是我們作爲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抓手。

所以,很多國家都把算力作爲未來發展的一個戰略選擇。在中國,東部經濟比較發達,東部企業的計算需求也多一些,但是東部缺乏能源,我們需要把大部分電力傳到東部去。現在來看,用光纜傳輸代替電力傳輸可以降低成本,如果把一些對時延要求不敏感的數據的計算和存儲放在西部,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省能源的輸送,充分利用西部可再生能源優勢,同時也有利於解決東西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這是結合中國經濟發展以及能源分佈的區位特點來定的,是適應中國新時期國情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必要工程。

新京報貝殼財經:二十大報告提到綠色發展與區域發展,在你看來,西部地區怎樣利用這次工程將發展效益最大化?

鄔賀銓:“東數西算”中的“西”也不是說西部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去做數據節點,還要考慮該地區是不是在能源、土地以及相關資源上面有一些優勢,所以西部四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也是經過一定的選擇。

對於被選擇作爲樞紐節點的西部地區要抓住這個機遇。一方面,要承接建設樞紐,同時要帶動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但是僅僅做數據中心畢竟還是重資產,不能完全靠這個帶動GDP,還需要發展上下游產業,包括數據清洗、標註、前期的處理,數據中心機房安裝服務等產業,以及數據中心的安防、製冷和電力等相應產業。並且通過這些產業來吸引人才,帶動整個西部數字設備和數字產業發展。

隨着數據中心進入西部,我們也希望,在承接樞紐的西部地區,儘快發展相應的綠電,比如風電光伏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東數西算”工程對我國雙碳目標有何作用?

鄔賀銓:2030年中國要實現碳達峯,這是整體而言,對於信息產業來說,2030年還做不到碳達峯,因爲無論數據中心還是基站總數都會繼續增長。一方面我們要想辦法提升信息技術產品能效,減少萬元GDP能耗,另一方面,希望通過使用綠電替換化石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儘管2030年IT設備能耗可能還不能實現碳達峯,但是大力發展IT產業,有利於幫助其他行業節能減排,所以總體上是正面的。我們發展“東數西算”,實際上更多的也是服務於傳統產業,也會拉動綠電發展,我認爲這是一舉多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孫文軒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楊許麗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