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外貿出口前20名城市是哪些?

中國的外貿強市主要在哪裏?近年來我國城市外貿格局有何變化?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相關數據梳理發現,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前20名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蘇州、東莞、寧波、廣州、廈門、天津、青島、成都、重慶、杭州、無錫、南京、佛山、鄭州、金華、西安和大連。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外貿總量位居前三。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中西部多箇中心城市外貿快速發展,成爲我國對外貿易的新高地。

2021年外貿進出口前20城市

7城進出口超萬億

這其中,上海外貿進出口首次超過4萬億大關,達到40610億元。上海之後,深圳和北京也超過了3萬億元,上深北三城外貿進出口就超過了10萬億元,佔全國的比重達到了27.2%。

這三大城市之外,“最牛地級市”蘇州獨居一檔,超過2.5萬億元;“世界工廠”東莞達到了1.5萬億元;此外,寧波和廣州也均超過了1萬億元。也就是說,到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超過1萬億元大關的城市達到了7個。

從進出口前二十強城市構成來看,主要是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部分省會城市,以及蘇州、東莞、無錫、佛山這樣的GDP萬億城市;其中,引人關注的是,經濟總量並不大的普通地級市金華,也位居前二十行列。

在金華的外貿進出口中,“小商品之都”義烏佔據大頭,義烏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之一,彙集了210多萬種商品,銷往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義烏實現進出口總額 3903.05 億元,增長24.7%。出口103659.12億元,增長21.8%。

從進口方面來看,2021年進口前十名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東莞、天津、廈門、廣州、寧波和青島。其中,上海進口達到了24891.68億元,位居第一。

2021年進口前20名城市

近年來,上海藉助進博會這個大平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核心功能,溢出帶動效應持續放大。一系列進博會的展品在上海變成商品,展商成爲了投資商,各項尖端技術的加速應用則有力帶動上海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

上海之後,北京的貨物進口也超過了2.4萬億元。深圳和蘇州這兩個工業大市也超過了萬億元大關。

出口方面,深圳、上海和蘇州超過了萬億元大關。其中,深圳2021年出口總額19263.41億元,增長13.5%,出口總額連續二十九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

2021年出口前20名城市

從進口占外貿的比重來看,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等城市位居前列;從出口佔比來看,紹興、金華、溫州、中山、佛山等普通地級市位居前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肖鷂飛對第一財經分析,紹興、佛山等地級市是生產型的城市,生產多、出口多,比如,廣東幾個生產型城市都是大量的順差。進口貨物有兩種,一種是中間型產品,爲了生產而進口的產品。還有一種是最終消費產品,由於大城市的人口多,消費量大,因此進口也多。另一方面,進口商往往是大的貿易公司,主要是在大城市,通過他們再分散到各地,實際消費並不一定是在這個城市,而往往是涵蓋到周邊地區的消費。

從外貿依存度,城市經濟外向度也叫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個城市、地區的對外貿易總額佔GDP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個地區經濟與國際經濟聯繫的緊密程度。從外貿總量20強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來看,共有5個城市超過了100%,分別是東莞、深圳、蘇州、廈門和金華。其中“世界工廠”東莞以140.5%位居第一。

中西部多城崛起,富士康佔鄭州出口超八成

整體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南沿海率先融入到全球產業鏈,成爲其中的一部分,而我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製造業環節,尤其是輕工製造,是我國出口產業的重要組成部門,而輕工製造最集中的就是在東南沿海地區。

不過,2008年以後,隨着沿海發達地區土地、勞動力等成本的上升。沿海發達地區的不少產業、產能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尤其是中西部的強省會城市、直轄市憑藉着雄厚的城市發展基礎、便捷的交通網絡(如國際航空港、高鐵等)、所在省域及周邊豐富的勞動力和較低的土地成本等各種優勢,吸引了一大批大型企業落戶,外貿產業快速崛起,繼而促進所在省域及周邊地區就近就業和就近城鎮化的進程。

數據顯示,在2021年外貿進出口20強城市中,共有4箇中西部城市入列,分別是直轄市重慶和傳統的大區中心城市成都、西安,以及戶籍人口一大省的省會鄭州。

這其中,鄭州的表現頗爲引人關注。富士康於2010年入駐鄭州航空港區,正式開始在鄭州建廠。從富士康到來之後,河南全省外貿進出口突飛猛進,數據顯示,2009年整個河南省進出口總額只排在全國第17位,2021年河南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208.1億元,比2020年增長22.9%。2021年,河南進出口總值居中部第一、中西部第二、全國第10位。自2012年以來,河南外貿進出口長期保持中部第一。

富士康佔河南省外貿進出口的比重從2011年的28.7%,一直攀升至最高峯2015年的67.5%。儘管近年來有所回落,但這一佔比也仍超過一半,在六成左右。

數據顯示,2019年,鄭州富士康以316億美元的出口總額,位居全國之首,是當年我國最大的外貿出口企業。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當年鄭州富士康出口額佔到鄭州全市出口額的81.4%。

“我之所以將產業選擇在鄭州,是因爲我看上了這裏的飛機場、人口和位置。”這是十多年前,富士康剛剛決定落戶鄭州時,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給出的理由。

河南的勞動力有多豐富?數據顯示,河南常住人口超過9800萬,戶籍人口超過1個億。而就在富士康落戶鄭州的2010年,當時河南的城鎮化率僅爲38.52%,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大量人口外流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在當時,深圳這樣的沿海發達地區土地價格已經很高,隨着深圳的轉型升級,代工巨頭也需要尋找新的落地空間。

肖鷂飛說,加工貿易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大,勞動力成本佔比高,河南的人力資源最豐富,優惠政策也多。在運輸方面,手機產品的體積小、重量低,附加值高,時效性強,通過飛機運輸很有優勢,富士康代工生產的蘋果手機開始源源不斷地通過飛機運向全球各地。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對勞動力需求量大的企業來說,選擇鄭州這樣的城市,可以充分發揮當地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優勢,加上土地成本較低,發展空間很大,是一個很理性的選擇。對當地來說,引進這樣的大企業,也有利於加快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促進人口就近就業和就近城鎮化。而對員工來說,相比長距離的人口流動,到所在省會就業,遷移成本比較低,也方便照顧家庭,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