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將於近日發佈10月中國進出口數據。

多家機構預測,受外需走弱,基數抬升影響,10月出口同比增速或繼續回落;外需回落或爲中國提供相對供給優勢。10月進口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或拖累進口額增速,疫情與地產仍是擾動內需回暖的關鍵變量。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9月份,按美元計價,中國出口3227.6億美元,同比增長5.7%;進口2380.1億美元,同比增長0.3%;貿易順差847.4億美元。按人民幣計算,出口2.1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進口1.62萬億元,同比增長5.2%;貿易順差5735.7億元。

10月出口怎麼走

出口方面,機構認爲外需走弱,基數繼續抬升,10月出口增速或繼續回落。另一方面,外需確定性的回落,或成爲中國相對供給優勢的重要來源。

對於10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按美元計價,中金宏觀、華泰證券、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的預測值分別爲4.1%、2%和4%。按人民幣計算,浙商證券李超宏觀團隊的預測值爲10.3%。

基數方面,2021年9月、10月出口兩年複合增速爲18.3%、18.6%,繼續小幅抬升,或給10月出口同比增速帶來額外下行壓力。

從外需看,中金宏觀表示,在海外央行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10月海外PMI進一步下行。

具體看,10月美國Markit製造業PMI和歐元區製造業PMI分別降至49.9%和46.6%,均爲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

從高頻數據來看,2022年10月前20天韓國日均出口同比下降9%(9月爲0.4%),從中國日均進口同比增長7.1%(9月爲8.6%);2022年10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長5%(9月爲10%)。

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表示,結合港口數據看,八大樞紐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較好地跟蹤了中國出口數量同比,而10月上旬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降至-9.4%,較9月均值下降9.3個百分點,折射10月出口數量同比將進一步下行。

李超宏觀團隊表示,以美歐爲首的發達經濟體進入連續大幅加息階段,經濟走向滯脹預期,大宗商品資產價格對全球總需求回落較爲敏感、已經顯著回落,外需承壓對中國出口的拖累將在中期逐步凸顯,部分受益於歐洲能源危機的電動車、光伏設備等品類則具備獨立邏輯。

李超宏觀團隊表示,今年以來,在海外一系列風險事件和滯脹預期影響下,中國供給優勢依舊突出,但疫情邊際加劇對國內供應鏈的整體效率產生影響,階段性衝擊供給進而拖累出口,4月和8月均有表現,9月國內疫情擾動下降疊加常態化檢測等防疫政策的有效保障,出口較4月修復較快。

李超宏觀團隊還表示,在外需確定性回落背景下,疫情成爲重要觀察變量。同時,“中國供給優勢帶動出口超預期”的邏輯仍將是未來出口韌性的關鍵支撐。

展望後續,李超宏觀團隊表示,海外供給多重挑戰和壓力背景下,其低迷表現可能成爲中國相對供給優勢的重要來源,一系列地緣政治衝突、工人罷工、供應鏈中斷、資產負債表惡化等衝擊擾動海外供給。

出口結構性上,李超宏觀團隊表示,關注高技術製造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結合出口結構來看行業數據,前三季度中國兩大品類出口表現亮眼,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均保持積極增長。

具體看,海外經濟通脹預期抬升提高了漲價容忍度,中國供給優勢體現爲輸入價格(進口價格)向輸出(出口價格)的轉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景氣及出口價格指數的高增可以印證;在海外供給面臨一系列衝擊背景下,中國高端製造業競爭優勢提升,有助於提升全球市場份額,這與中國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密切相關,特別是自主可控強鏈補鏈與基礎工業再造(產業新能源化、產業智能化)這兩個方向。

人民幣貶值效應上,李超宏觀團隊表示,這對人民幣計價進口形成支撐。5月,匯率貶值效應對出口的階段性提振,一定程度上推升了5月至7月的人民幣計價出口增速。8月10日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啓新一輪貶值表現,截至10月底,此前離岸人民幣已經階段性突破7.3的大關;由於外貿匯率與即期匯率存在一定時滯,9月貿易匯率僅爲6.8(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預計後續貶值效應對10月進出口數據仍有較強支撐。

根據萬得數據,該平臺錄得的10家機構對10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爲3.66%;預測區間爲2%至9.6%,其中8家機構預計出口同比增速下降。

10月進口增速或放緩,未來有望漸進回升

進口方面,機構認爲疫情與地產仍是擾動內需回暖的關鍵變量,10月進口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或對進口額增速帶來一定拖累。

對於10月中國進口同比增速,按美元計價,中金宏觀、華泰證券、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的預測值分別爲0.6%、-4%和-1.5%。按人民幣計算,浙商證券李超宏觀團隊的預測值爲8.2%。

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表示,國內疫情反覆疊加價格漲幅回落,10月進口同比讀數下行。從進口數量看,受疫情擾動,10月製造業PMI降至榮枯線下,降幅超季節性。其中,進口PMI較前月回落0.2個百分點至43.9%。由此來看,中國進口需求放緩或帶動進口數量下行。

從進口價格看,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表示,CRB現貨指數較好跟蹤了中國進口價格同比。10月CRB現貨指數同比跌入-1.1%,進口價格同比讀數或進一步下行。

華泰證券也表示,考慮主要進口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如鐵礦石價格指數10月同比增速-25%,較9月降幅走擴,或將對進口額增速帶來一定拖累。

不過也有機構認爲,經濟弱復甦背景下進口大概率漸進回升。

李超宏觀團隊表示,疫情與地產仍是影響進口的關鍵變量。內需決定進口變化,3-4月受疫情擾動,7月常態化檢測應對疫情背景下地產風波又衝擊內需,8月全國疫情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態勢,內需修復“一波三折”決定了進口呈現爲低位震盪特徵。

展望後續,李超宏觀團隊表示,經濟弱復甦背景下進口大概率漸進回升。房地產行業的整體修復仍面臨一系列挑戰,經濟下行壓力仍存,特別是考慮地產對整體經濟的影響較大(產業鏈長,對前週期的週期板塊及後周期的消費影響較大),地產行業的漸進修複決定了下半年經濟弱復甦概率較高,預計後續弱復甦的經濟趨勢決定了進口大概率漸進回升。

根據萬得數據,該平臺錄得的8家機構對10月中國進口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爲0.11%;預測區間爲-4%至2%,其中4家機構預計進口同比增速上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