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個家庭中有3個租房住,中央財政加大對深圳保障房類補助,助其居住有其屋。”

近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支持深圳探索創新財政政策體系與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財預〔2022〕139號,下稱《意見》),其中關於房地產稅和保障性住房的兩個話題引發熱議。

《意見》提出,考慮深圳人口持續淨流入對住房的需求,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深圳保障性住房籌集建設的補助,加大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對深圳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老舊小區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動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意見》還提及,支持深圳在全國稅制改革中先行先試。發揮好深圳的改革開放重要窗口和前沿陣地作用,聚焦打造制度創新高地,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稅收改革工作和研究課題,繼續當好改革排頭兵、試驗田,努力爲全國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經驗。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兼前海分院院長曲建11月4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開徵房地產稅,還不能夠解決目前我國房地產領域所遇到的問題。這次文件提出的增加保障類住房、公共住房建設力度,纔可以讓中低收入階層儘快得到住房保障,比開徵房地產稅更爲重要,更爲切實,更爲符合老百姓利益。

試點房地產稅還

有諸多理論問題待解

就在《意見》出臺的前兩天,深圳市住建局發佈了《深圳市2022年度房屋租賃參考價格》,覆蓋深圳全市(不含深汕合作區)4319個樓盤、2042個城中村私宅、4500個產業園區配套宿舍區和6702個產業園區。

租金參考價出臺不久後,財政部就發佈了有關創新財政政策體系的意見,使得市場更爲關心房地產稅是否會在這場改革中被納入,曲建解釋說,房地產稅在我們國家已進行了多年探索,到目前爲止,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還沒有清晰答案,甚至還有一些法理上的問題,所以說房地產稅不管能不能開徵,首先需要解決理論層面的一些問題

“無論是開徵的對象,以及開徵稅率,甚至開徵的目的,都會成爲人們爭論的焦點話題。”曲建補充說,增加保障類的住房、公共住房建設力度,讓中低收入階層儘快得到住房保障,比開徵房地產稅更爲重要,更爲切實,更爲符合老百姓利益

實際上,近幾年中央財政均有對保障類住房進行補助,且多次頒佈實施細節和管理辦法,但支出規模波動較大。

2021年7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提出“中央通過現有經費渠道,對符合規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任務予以補助”。今年初,財政部與住建部聯合發佈《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了相關實施要求。

公開數據顯示,中央財政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出規模在2010-2016年期間呈逐漸上升態勢,年支出規模從最初的124億元提高至2016年的1446億元。

11月3日,澳門國際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任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這幾年,每年中央財政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出規模,已經連續降至2021年的442億元,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也已經降至0.20%以下,力度下降明顯,分攤到各省市則更小,很難支撐各地區數十萬套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體量。

因此任濤認爲,《意見》提出加大深圳保障性住房補助力度具有重要意義,深圳作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本身就肩負着從制度層面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重任。而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的培育又是一箇中長期過程,且需要有大量資金參與,中央財政給予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深圳所面臨的財政負擔,推動深圳在保障性租賃住房方面儘快取得成果,以便形成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優秀經驗。

曲建表示,現在我國的財政體制稅收上交上去後,按照分稅的辦法,一部分稅歸在地方,一部分的稅歸在中央,中央拿了整個稅收的大頭部分,通過轉移支付,再把中央收上去的一部分的稅轉移給地方。整個轉移過程中,最主要是以戶籍人員等指標確定,但現在深圳只有500萬的戶籍人口,有約1200萬的非戶籍常住人口。

“如果我們要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把教育衛生特別是住房等問題,一併按照1768萬的口徑進行保障性安排,深圳十分需要中央有更大額度的轉移支付,才能讓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得到保障。”曲建指出。

還呼喚更多市場化企業參與

“以前深圳從來沒有收到過中央這方面任何資金”,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11月3日接受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這是第一次,所以大家反應比較強烈,但其背後還是深圳快速增長的人口與住房矛盾所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深圳10年來的人口增量達到713.65萬人,高新產業發展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

實際上,作爲人口持續淨流入城市,爲了解決住房方面面臨的諸多問題,深圳2016年註冊成立了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這一專門負責人才安居住房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市屬國有獨資公司。

近幾年,深圳在保障性住房供應和建設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且在加快保障性住房用地審批供應,還提出了到2035年將新增170萬住房供應的目標。其中,60%以上爲保障性住房,即公租房、安居房、人才房(三種統稱公共住房)各佔20%,剩餘40%爲商品住房。

2021年,深圳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48萬套(間),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6530套。在年末即將到來的第四批集中供地中,深圳規劃出讓有2宗用地整宗建設安居型商品房,1宗用地建設安居型商品房佔住宅建築面積超70%。

任濤表示,但也需要認識到,目前深圳在保障性租賃住房方面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租房者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上無法享有同購房者同等權利,供需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住房分配管理及租賃住房定價機制還不夠完備,租賃住房市場還不夠完善等等。

宋丁認爲,目前保障類住房還存在地段較爲偏遠,棄購棄租率高等問題,且通過舊改等途徑實現難度較大。建設方面,除人才安居集團外,並沒有更多的專業力量或市場化企業來做,也還沒有非常好的制度安排,這對於下一步發展來講還是很大的考驗。

記者|甄素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