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在未來能源結構中如何定位?碳中和主要方向是儘可能替代化石能源,還是寄希望於CCS(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要不要繼續配套增加火電?

當前,圍繞實現“雙碳”目標的具體路徑,一系列問題都存有爭論。

在近日舉行的“2022清潔能源技術與雙碳科學論壇”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表示,有不同認識很正常,需要更多的科學分析研究,也需要實踐的驗證和總結。

在地面交通中,遠途和重載汽車還需要氫燃料電池嗎?對此,周大地認爲,以當前動力電池的發展情況看,很可能會完全淘汰氫燃料電池。

“動力電池的單位重量儲電容量已經有巨大進步,而且可以確定將繼續進步,續航能力大幅度提高。換電模式提供了進一步的續航選擇。蓄電方式電動車已經進入大規模商業化過程,對燃料電池方式形成壓倒性優勢。”周大地稱,相比之下,氫能是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電力制氫,再燃料電池發電,損失高達75%。

周大地表示,在供應系統的比選方面,以一次能源轉變爲一次電力爲基礎,供電系統必然要進一步發展完善。而氫氣的運輸、儲存、加註系統完全需要重新建設,經濟型難以有競爭性。

談及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儲能系統,周大地表示,光伏發電的非連續性比風電更明顯,每千瓦光伏年發電量在1000-1400千瓦時之間,平均日發電量2.5-5千瓦時,配2-3千瓦時的儲能設施,可以使光伏發電成爲平穩輸出電力。未來發展到50億千瓦光伏,需要配備100-150億千瓦時儲電能力。

有預測表示,到2040年我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3億輛,其動力電池儲電能力就有180億千瓦時,通過光儲直柔分佈式用電系統(分佈式儲電),有可能顯著改變未來電力系統的運行安全條件,可以將電動車的儲電系統變成發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光伏發電的季節性波動,可以通過高耗能用電行業季節性調整、新型儲能方式(大型熱水儲能)、核電冬季提高出力等方式進行補償。

化石能源+CCS和可再生能源如何比選?周大地堅定地站在新能源這一邊。

“當前,光伏發電成本還有繼續下降的巨大空間,光伏有望下降到0.1元/千瓦時,儲電成本0.1元/千瓦時,風電也有繼續下降空間。光伏發電效率提高,用材減少,還有突破性技術正在進入。現在風光發電上網已經比火電有競爭性。”周大地稱,一次電力的能源系統將比化石能源系統明顯簡化,效率更高,總能源成本更低。對於化石能源+CCS,周大地認爲,其增加了能源生產轉換過程環節,成本必然比現在的化石能源系統更高。效率下降。

周大地表示,新能源已經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當前中國在光伏硅片、電池和組件產量上都佔全球總產量的80-90%以上。技術領先,已佔支配性地位;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784萬輛,全球佔比接近50%;2021年中國有6家電池企業市場規模進入全球前十。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佔世界總量48.6%以上。今年前8個月中國動力電池佔比已經增加到58.1%以上。

“這(新能源)是新的動力,也有非常好的經濟效益。所以我個人認爲,我們看準了就要幹。”周大地稱。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