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7日訊(記者 王金瑞)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血脈,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爲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探索不斷深入,發力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促進經濟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央行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20.9萬億元,同比增長41.4%,比上年末高8.4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0.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4.88萬億元。2022年6月末,我國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2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位。

近期,商業銀行陸續披露三季報,多家銀行提到關於綠色金融發展情況。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三季度末,六大行綠色貸款餘額合計約11.51萬億元,佔整個綠色貸款市場的55%左右,全國性股份行綠色信貸增速較快,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綠色貸款較上年末增速均超過50%。

業內專家表示,國內綠色信貸保持高速增長,有效滿足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融資需求,經過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努力,金融機構服務綠色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

六大行綠色貸款餘額超11萬億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22年三季度末,六大行綠色貸款餘額合計11.51萬億元,佔我國綠色貸款的55%左右;全國性股份行綠色信貸增速較快,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較上年末增速均超過50%。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境內)、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分別爲3.43萬億元、2.60萬億元、2.55萬億元、1.86萬億元、6087.79億元、4657.71億元。就增速來看,中國銀行綠色信貸增速最快,該行此前發佈公告稱,三季度末,綠色信貸增長約36%,另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增速超過30%,分別爲34%、32.19%,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增幅分別爲29%、27.69%、25.11%。

另外,全國性股份行綠色信貸增速較快。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分別爲5711.33億元、3946億元、3132.38億元、1819.22億元、1629.32億元、1049.60億元,就綠色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速來看,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均超過50%,分別爲56.71%、51.82%、51.82%,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較上年末增速分別爲46.02%、26.74%、25.82%。

(數據來源:中國網財經參考銀行三季報以及公告)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稱,國內綠色信貸保持高速增長,有效滿足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融資需求,經過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努力,金融機構服務綠色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綠色信貸發展在助力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優化金融機構資產結構,提升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等發揮重要作用。

“總體來看,我國綠色貸款保持較高增速。”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從經濟方面看,綠色發展深入人心,相關主體和項目快速發展,具有融資需求。從金融方面看,央行出臺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貨幣政策工具,金融監管積極引導,銀行業也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發展綠色信貸不僅有助於綠色發展,而且有助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綠色貸款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加碼佈局綠色債券

除了綠色信貸之外,綠色債券是碳金融市場中規模僅次於信貸的綠色金融產品。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6月末,我國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2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位。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三季報披露了綠色債券的發展情況。2022年前三季度末,建設銀行持有人民幣綠色債券餘額較上年末增長逾75%,外幣綠色債券餘額增長逾 20%;前三季度承銷綠色債券41期,承銷規模235.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82%。

2022年前三季度,浦發銀行承銷綠色、可持續發展類債券、碳資產債券、轉型債券及綠色資產支持票據(ABN)合計承銷金額 108.25 億元。另外,光大銀行2022年三季報提到,該行積極支持環保低碳企業直接融資,報告期內承銷7筆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總規模45.80億元,投資綠色債券規模同比增長79.86%。

“銀行業充分發揮其功能,圍繞綠色債券承銷和投資配置開展大量工作,推動綠色債券快速發展。”婁飛鵬說道。

周茂華表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綠色貸款、債券、保險、基金和信託,碳金融等產品體系基本形成,未來仍需要加快培育多層次綠色金融服務體系,豐富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更好服務綠色經濟發展,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壯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