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未名醫藥(002581.SZ)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送達的(2021)京民終34號《民事判決書》,2022年10月31日,北京市高院出具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四中院的判決,對於未名醫藥方面因爲拉電閘給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造成的疫苗產品損失,賠償1540.4萬元。

未名醫藥稱,其參股的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在疫苗研發生產過程中,人員、技術、設備等資源不斷輸送至北京生物的外方控股方香港科興旗下的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興中維”)。爲此,廈門未名作爲主體起訴香港科興索賠2億並要求解散北京科興生物。

官司還未開庭,前戲卻已開鑼。業績不佳的未名醫藥在公告中表示,“連帶賠償預計將對公司當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從公告中可以看出雙方在控股權的爭奪上極其激烈。

資料顯示,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CO.,LTD.)是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Hong Kong) Ltd.以下簡稱“香港科興”)、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的生物高科技企業。科興香港的控股方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科興生物。

未名醫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持有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26.91%股權,未持有美國上市公司科興生物股權。

公告稱,2018年4月17日,北京科興生物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上地西路39號的辦公樓及廠房的電源,被通過位於同一地址的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配電室的總控開關人爲切斷,造成北京科興生物當天在產品(疫苗)和斷電前已結束生產但需於2018年4月17日在線生產的產品(疫苗)損失,共計市場價值1540.4萬元。

於是北京科興生物的另一股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簡稱“科興香港”)把未名醫藥、廈門未名、廈門未名委派到北京科興生物擔任董事長的潘愛華都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損失。

北京四中院認爲,事件起因是未名醫藥的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簡稱“廈門未名”)與科興香港關於北京科興生物控制權存在爭議。拉閘斷電給北京科興生物造成損失,判決廈門未名、潘愛華向北京科興生物連帶賠償損失人民幣1540.4萬。

未名醫藥方面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爲,雖然侵權行爲發生時未名醫藥沒有參與,不是共同侵權人,但廈門未名的唯一股東是未名醫藥,根據《公司法》第六十三條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廈門未名在二審中提供的財務審計報表不能證明自己的財務獨立於未名醫藥,於是法院判決未名醫藥對1540.4萬的賠償承擔連帶責任。

未享受到北京生物紅利,卻先賠了一筆錢,對於業績不佳的未名生物並不是好消息。

未名醫藥的三季報披露,從營收到淨利到現金流,全部下滑。2022年前三個季度營收近2.76億,同比降12.75%;扣非淨利6000餘萬,同比降82.36%。

所以未名醫藥在公告中稱,連帶賠償預計將對公司當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