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今天發佈統計分析發現,有關網絡消費方面的消費者投訴一直居高不下,投訴問題主要涉及部分商家單方面取消訂單、虛假宣傳、延遲發貨、拖延退款、退換貨困難以及消費欺詐等方面。

2022年1月至10月底,北京市消費者協會96315熱線登記涉及北京寺庫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寺庫公司)投訴3343件。主要問題是消費者購買服裝、箱包、首飾、化妝品等,商家拖延發貨且拖延退款。目前大部分投訴沒有得到解決,有關部門已就寺庫公司涉嫌違法違規及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爲立案調查。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擦亮眼睛理性消費。

選擇誠信商家消費。消費者要擦亮眼睛,除了“貨比三家”之外,還應謹慎選擇口碑差,消費者反映問題多的商家,可通過查看商家信譽、評價等信息,儘量選擇信譽好、口碑佳、售後服務有保證的商家購物消費,切莫一味貪圖低價而忽視了商家的信譽和售後服務。

結合實際理性消費。“雙十一”期間各個商家推出各類促銷活動,但也有部分不法商家故意先抬高原價再打折,造成打折優惠幅度大的假象,或者通過設置複雜的促銷方式,誤導消費者。消費者要根據自己需求選購商品,不要被商家的所謂打折優惠所迷惑,不要輕信商家或直播帶貨主播的表面宣傳,盲目貪圖便宜而去購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要理性選擇商品。

事先看清促銷規則。面對“滿抵、滿減、滿送”、秒殺搶購、定金預售等各種促銷活動,消費者應提前詳細瞭解活動規則,如積分或者優惠券,消費者應看清其使用條件、方法和期限等。

防止掉進支付陷阱。消費者要增強安全支付意識,辨清支付方式,注意防範支付風險,切勿輕信陌生人的付款要求、網頁鏈接或掃二維碼等。遇到可疑情況,及時與官網客服聯繫覈實,避免上當受騙。

保留憑證依法維權。消費者網購時要採取截屏、錄音等方法,保存好商品圖片、文字介紹、支付信息以及聊天記錄等信息,並及時向商家索要發票。一旦權益受到損害,要及時收集好證據,依法理性維權。

此外,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也提醒商家誠信守法經營,不誇大宣傳,不虛標價格,不誤導消費者,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將繼續採用投訴點評、消費調查、消費體驗、比較試驗等方法、手段,持續關注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並根據具體情況,針對電商平臺的不公平格式條款等侵權行爲,採取但不限於公益訴訟等方式,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總檯央視記者 王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