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這個實訓基地充滿賽博朋克的科技風:紅色、綠色的電線藤蔓似的纏繞着幾十臺冰箱大小的黑色主機,一行行字母、符號在電腦屏幕上躍動,構成機器運行特定環節的編碼……

19歲的車仁棟正在編寫電氣控制系統應用程序。他是“南工”物聯專業新生,3年前中考失利,就讀江蘇鹽城一所職業中專。去年,他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裝備製造類中獲得機電一體化設備組裝與調試項目一等獎,由此獲得保送上本科的機會,車仁棟選擇了南工。

與當年讀高中的同學相比,車仁棟覺得自己並沒有輸給他們。他如今的目標是拿到全國技能大賽現代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項目的一等獎,畢業後像自己的實訓老師那樣成爲大學教師。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打破了職業教育專科學歷的“天花板”,批准設置32所職業本科高校,前身爲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成爲我國第一所公辦職業本科高校。今年夏天,通過參加2020年江蘇高校“專轉本”考試入學的該校第一屆903名本科生畢業,是我國職業教育首批本科層次畢業生。

職業本科能否破除社會對職業教育“非高端化人才培養”的固有認知,贏得與傳統本科院校同樣的口碑?職業本科教育如何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匹配的人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

既不是普通本科的翻版,也不是高職專科的延長

當大部分應屆畢業生還奔波在各招聘會時,畢業季的範鑫鑫還沒嚐到“何去何從”的焦慮就已經喫下了“定心丸”。

範鑫鑫是南工機械電子工程專業2022年應屆畢業生。去年11月11日上午,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在校園開宣講會,他路過參加了,傍晚就收到機械技術崗位的錄取通知。到今年夏天畢業前,他手裏已經有5家公司的offer。

據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統計,首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學生平均拿到5個offer,就業單位中有中國鐵路、中核工業、中興通訊等大型國企,也有大金蘇州研發分公司、麥斯科林科技等外資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大多數學生專業對口,不少進入企業的項目研發團隊。

“職業本科爲產業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既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翻版,也不是高職專科的延長。”11月9日,南工黨委書記吳學敏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普通本科培養學術型、工程型高級專門人才,而職業本科培養的人才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主要從事職業化專用技術的研究、經驗積累與傳承,解決的是某項技術在具體職業領域的應用,有成爲“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潛力。普通本科以理論教學爲主,驗證性實驗教學爲輔;職業本科教育則注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目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設置23個本科專業,“十四五”擬建成40個以上,全部對接江蘇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68%的專業對接江蘇“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

與職業專科相比,職業本科培養也不只是延長了一年課時,面向的崗位能力層次上移。吳學敏介紹,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更注重理論基礎、知識體系、複合專業能力以及技術積累,更能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以“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爲例,職業本科主要培養“現場工程師”,重在解決一線複雜技術問題,做好技術改進;普通本科培養的是工程師,側重工程設計能力培養;職業專科則重在培養一線的維修維護人員。

企業的嗅覺最靈敏。去年9月開始,學校就接到不少企業的電話,幾乎都圍繞着903名首屆本科畢業生:這個專業培養了多少學生、實訓課程有哪些、學生做過哪些項目……從企業釋放的崗位看,畢業生的綜合待遇明顯提升。該校招生就業處處長練飛介紹,過去招聘企業提供給專科生的多是檢修、維修等操作型崗位,年薪6萬左右,今年企業提供給首屆本科生的多爲研發工程師、現場工程師、助理工程師等技術型崗位,主要承擔高端裝備設計、製造、開發和調試等,年薪平均超過8萬,部分達到13~14萬元。

北京量子偉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立俊告訴澎湃新聞,職業專科學生的動手能力強,能做好實踐操作等基礎工作,但學習能力、科研創新上的提升空間不足;傳統本科院校學生理論知識紮實,但實踐動手能力存在短板,“企業真正缺的是兼具動手操作、理論知識的人才,職業本科的學生恰好彌補這部分需求。”

設計繪圖、找材料、組裝焊接……範鑫鑫已在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入職,日常工作主要是製作機器人特定部件。他期待有一天成爲“範工”,“我研究過公司的晉升通道,工程師的最低門檻是本科,如果當年沒有選擇專轉本進入本科梯隊,不少高階崗位恐怕要可望不可及了。”

“職業”偏見在消融  

今年,房賀陽以531分的成績考進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比2022年江蘇本科歷史等科目類的錄取分數高出60分。

房賀陽從小迷戀數字,自我規劃是成爲高端會計人才,但報考南工相關專業,媽媽卻反對——校名裏有“職業”,聽起來像大專,不容易被社會認可,在親友面前提起也沒那麼好聽。讀研究生的表哥也覺得這所學校剛進入本科院校序列,“以後就業、考研考公能保證與傳統本科院校畢業生競爭嗎?不如報省外的財經類大學。”填報志願時,房賀陽一度陷入糾結。

被“職業”困擾的遠不止他一人。吳學敏表示,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不高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如“重道輕術”“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等傳統思想的影響,如一些行業企業中技術技能人才薪資待遇、晉升空間和工作環境吸引力不夠,“此前職業院校學生多樣化成長成才的上升通道不夠通暢,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不足,但狀況正在改變。”

2020年是職業本科“入場”第一年,南工當時只有6個本科專業,機械學院輔導員張建鵬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招生,招生諮詢會更像是一場職業本科主題討論會,家長的質疑一個接着一個:“你們的畢業證、學位證和其他本科一樣嗎?“孩子畢業後能正常考公和考研嗎?”“和專科學生在同一個校園,能保證本科學生的學習環境嗎?”

2021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10%的目標。今年5月,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施行,明確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專科、本科及以上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校實施;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職業教育打通了學歷“晉升”渠道,形成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序列。

今年的招生季,張建鵬感覺節奏順暢多了,考生和家長不再糾結職業本科的“職業”二字,而更多考慮所學專業與未來發展的關係。

錄取分數是生源市場最真實的反應。2021年、2022年,南工的本科錄取分數線都高於江蘇所有民辦本科院校和部分應用型本科校。今年江蘇省內高考招生中,該校物理類錄取線超出本科省控線56分,歷史類超出29分,生源質量明顯提高。過去學校作爲專科院校招生,是與民辦本科學院和部分質量較高的專科學校競爭,如今已能與不少雙非本科學校PK。今年,學校還首次走出江蘇,在19個省(區)招收職業本科生。

開學兩個月來,房賀陽自學編程,已可獨立完成一些小程序、二維碼製作和文字遊戲設計,“我的野心是四大會計事務所,努力捲起來,纔有更多選擇性。”

職業本科探索的核心:產教融合

職業本科的地位在提升,但仍有一定的發展難題,比如畢業生難被以央企、大型國企、知名民企爲代表的頭部企業接納,難以進入航母級企業的重要崗位序列等。

江蘇一家大型國企的HR告訴澎湃新聞,大企業幾乎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邏輯。基層的技術操作、銷售等崗位,大專學歷的學生就能滿足,本科生選擇這類崗位容易感到“委屈”,會造成企業用人不穩定;對研發、管理類等中端崗位,則傾向於“海歸”和985、211名校學生。

智聯招聘華東區域人才專家胡南認爲,從用人市場匹配度看,職業本科畢業生兼具動手能力、學習能力,更多地受中小製造業企業青睞。頭部企業的中高端崗位綜合性強、重科創性,傾向招收985、211名校學生有合理性。這一現象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有關,短期內較難有太大改觀。但隨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包含職業本科生在內的高技能人才將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薪酬回饋,並在企業內部獲得較完善的發展通道,“當然,從量變到質變需要過程。”

破解對“職業”的傳統認知,提升社會認可度,不僅需要大衆拋棄成見,也需要學校制定合適職業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方案。

吳學敏認爲,職業本科教育的探索離不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內核。目前南工的典型模式是請企業參與到人才培育中,聯合北京精雕、中電熊貓等22家用人單位,以技術爲紐帶,與技術輸出企業、人才需求企業結成現代學徒培養的“聯盟”,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簡單地說,學校負責基本技術技能培養,技術輸出企業負責核心技術培養,人才需求企業負責崗位技能培養。日常教學中,學生的實踐課時佔總課時的比例不低於50%,使人才培養更具針對性、實用性。

今年9月,教育部向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提出全新的建設方案和要求,明確職校“雙師型”(既有理論教學技能,也能指導學生行業實踐)教師佔比不低於50%、教師企業實踐時長每年不少於1個月、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納入專業課程教學……吳學敏認爲,“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模式能否真正落地,關鍵在是否有素質好、理論深、技術強、技能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最近幾年,南工引進應用型博士295人,新招的博士生要先變成“行業人”,前半年在企業一線鍛鍊,半年後由學校老教授傳授職業教育教學經驗,考覈合格再上講臺,成爲既有理論教學素質也有行業實踐技能的“雙師型”老師。

2019年,沈新淇經濟學博士畢業後進入南工,目前是商務貿易學院電子商務系專任教師。上講臺前,他在南京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學習半年,幾乎參與企業日常運行的全流程,做課程設計時先在行業企業調研各環節的崗位需求,對接實用性理論,“課堂裏講授行業真正需要的內容,學生畢業後才能快速融入環境,獲得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