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間,歌爾股份的一則風險提示公告引發了市場的關注和猜測。

根據公告,歌爾股份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目前與該客戶的其他產品項目合作仍在正常開展。同時,歌爾股份預計,本次業務變動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33億元,約佔該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4.2%。該事項對該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仍在評估中。

由於歌爾股份是知名的蘋果供應鏈企業,公告一出,市場普遍認爲歌爾股份丟掉的是蘋果耳機AirPods Pro的訂單,這將對歌爾的業績和品牌地位造成巨大影響,有關分析人員指出“果鏈企業”只是歌爾一個標籤,現階段的歌爾正成爲強科技屬性的智能硬件龍頭。

重心轉向智能硬件,歌爾擺脫“蘋果依賴症”

回顧歌爾的發展歷程,蘋果公司的確是其發展之路上的“貴人”。

早在2010年,歌爾與蘋果建立合作關係,進入其全球核心聲學供應鏈體系,之後相繼在多個產品領域成爲其主流供貨商,2018年,歌爾股份開始爲蘋果供應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無線耳機,相應的營收歸入歌爾的“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中。

隨着在耳機、VR/AR等領域的持續發力,智能聲學整機業務(TWS智能無線耳機、有線/無線耳機、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業務(主要產品包括VR 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產品、智能可穿戴產品、智能家用電子遊戲機及配件產品、智能家居產品等)和精密零組件成爲歌爾的三大主營業務。營收規模也從2018年的237.51億元增至2021年的782.2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智能聲學業務的盈利能力並不出色。從歌爾的2021年報來看,毛利率最高的是精密零組件,整機產品利潤率相對較低。而以果鏈產品爲代表的智能聲學整機產品毛利率最低,僅有10.3%,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減少4.5%。

同時,隨着近兩年TWS耳機市場增速的放緩,蘋果的AirPods產品在諸多品牌衝擊下,份額逐年減少,歌爾股份對TWS耳機市場的變化也有所預判,一直積極提升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的營收佔比,目前,歌爾的支柱業務已從智能聲學變爲智能硬件業務。

根據歌爾股份2020-2022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其智能硬件業務佔總營收的比重已經由2020年的30.6%增長至2022年前三季的58.7%,而智能聲學整機佔總營收的比重由2020年的46.2%降至26.8%。

需要提醒的是,歌爾股份多元化業務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平衡支撐作用,相應減弱了對蘋果的依賴。有關分析人員認爲對某些嚴重依賴單一客戶的果鏈企業來說,都需要考慮如何擺脫“蘋果依賴症”。

智能硬件的未來,歌爾股份能否衝在最前面?

在有關分析人員看來,對歌爾股份來說某種程度失去了TWS耳機業務,歌爾反而可以放開手腳,更加全力地投入智能硬件業務始終,從而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2021年,伴隨着VR出貨量超過1000萬臺的規模,元宇宙時代的大幕已經轟然拉開,元宇宙的賽道爭奪如火如荼。多個行業巨頭,爭相圍繞着空間、時間和用戶需求構建場景生態,推動着內容的豐富和用戶體驗的提升,VR發展駛入快車道。2022年,Meta索尼、Pico等VR頭部玩家陸續推出VR頭顯新品且市場熱度很高。此外,蘋果預計於2023年初發布的MR眼鏡,有望推動各手機廠商和互聯網廠商作爲新玩家進入行業,以歌爾股份爲代表的終端設備提供商正迎來重要的發展良機。

作爲Meta和Pico等廠商VR核心代工商,歌爾股份VR代工市場份額高達70%,先發優勢顯著。歌爾具備深厚客戶資源優勢,與頭部廠商共同進行技術研發,與包括高通在內的核心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持續強化從零件到整機的零整協同能力,多重護城河助力發展。

VR/AR賽道也正成爲歌爾股份業績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歌爾股份22Q1-Q3公司研發費用爲34.91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主要是持續加大的對虛擬現實及聲學、光學等領域的研發投入。

全面的客戶覆蓋度加上在VR/AR上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使得歌爾已成爲具備充分技術沉澱和多品牌覆蓋的龍頭廠商,未來將有望隨着智能硬件市場發展,成爲強科技屬性的科技龍頭。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