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4日刊登題爲《世界經濟能容忍美元強勢多久?》的文章,作者是沈聯濤。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在美聯儲今年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後,金融市場開始震盪。爲應對通脹走高而頻頻加息,逆轉了近20年來全球利率普遍降低、資產泡沫膨脹和經濟增長乏力同時並存的局面。

國際清算銀行最近發表一篇論文,研究匯率波動的政策影響。衡量美元對其他貨幣匯率的美元指數自今年年初以來上漲10%,相比2021年6月的近期低點回彈15.2%,與2011年8月的12年低點相比則上升了46.8%。

10月20日,日元對美元匯率探及150比1的近期低點。有“日元先生”之稱的日本原大藏省財務官榊原英資曾暗示,日元對美元匯率可能會跌至170比1。

國際清算銀行將美元升值歸於三個因素:由於石油價格走高影響到作爲石油進口國的歐洲各國和日本,美國的貿易條件改善;由於美聯儲在加息方面比歐洲央行及日本銀行更加積極,貨幣政策立場出現分化;由於戰爭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資金逃向優質標的。

位置決定立場。經濟學家關注的往往是價格和資金流,因爲這些數據最容易獲得。隨着時間推移,價格和資金流纔會引發存量變化。

現實要求我們既看存量,也看流量,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必須審視價格和資金流變化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日本人是最先了解老齡化和資產負債表影響的國家。

上世紀80年代,日元對美元迅速升值,刺破資產泡沫,此後日本經歷了資產負債表緊縮。這意味着日本企業和家庭接下來30年要在接近零利率的幫助下重整資產負債表。

日本的所作所爲產生了震動世界的影響,卻被很多分析人士忽視了。由於日元匯率大幅波動,按日元計算,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大致保持不變,但以美元計算,則從2012年的6.27萬億美元峯值跌至2021年底的4.9萬億美元。然而,就淨國際投資頭寸而言,日本積累了411.2萬億日元(約合2.8萬億美元)的鉅額資金儲備。

換句話說,爲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國內經濟增長放緩,日本將其金融資產大規模轉移到國外,這樣日元貶值就意味着海外收入帶來更多入賬、更強的財富效應。

美元走強對全球資產負債表有何影響?2021年底美國淨負債已增至18.1萬億美元。

國際清算銀行的分析顯示,總體上講美元走強不利於世界經濟,因爲美國加息收緊了貿易融資流動性,並對以美元借貸的主權國家和企業的金融穩定構成壓力。

由於美元走強,歐洲和日本的利率變得相對便宜,利差交易就會增加。這會加速美元升值直到投資者獲利離場。在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利差交易都是金融事故的重要推手。

從宏觀角度看,美國經濟還不錯。但美元還能強勢多久?全球富裕階層喜歡美元走強,因爲這能保護他們的利益。但他們擔心全球流動性收緊會導致通貨緊縮。一旦美元疲軟,別指望富人還會忠誠地持有。

這種資產負債表視角表明,匯率變化反映出根本性的、宏觀結構性變化,在地緣政治實力博弈中美元堅挺十分重要。如果美國利用這個機會之窗實施重大改革,那麼美元走強將強化“美國回來了”的看法。

如果市場認爲宏觀經濟管理存在缺陷,就像9月英鎊的情況一樣,那麼市場可能殘酷地懲罰此類錯誤。這就是爲什麼我關注日本銀行是否以及何時會逆轉貨幣政策的原因。那正是小小浪花預示海嘯即將到來的時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