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去年春節前,我們這裏的市場豬肉賣14.5元/斤,我買了100多斤的肉專門灌香腸、醃臘肉、拍三鮮。現在豬肉已經21元/斤了,到年底再漲的話,今年可能就不灌那麼多香腸了。”湖北省隨州市的鄧女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說。

鄧女士的感受也體現在了數據上。11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10月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面對今年下半年的生豬價格,中央已先後投放多批次儲備豬肉,但10月豬肉價格環比依然上漲了9.4%,漲幅比上月擴大4個百分點;從同比數據來看,豬肉價格上漲51.8%,漲幅比上月擴大15.8個百分點。在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下,雞蛋和禽肉類價格分別上漲12.7%和8.3%。

是什麼持續推高生豬價格?豬肉價格什麼時候能夠回落?業內專家對此分析指出,生豬價格已經來到一個拐點,壓欄標豬和二次育肥的豬在11月將進入出欄旺期,疊加消費旺季、高價抑制需求等因素,後期大概率會小幅震盪。而今年生豬價格觸底快速反彈後,也保證了能繁母豬產能並未快速下降,2023年的豬價波動幅度也將收窄。

多地拉響一級預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食品價格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食品中,果蔬及水產品大量上市,加之節後消費需求有所回落,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均由漲轉降,分別下降4.5%、1.6%和2.3%;而受生豬生產週期、短期壓欄惜售和豬肉消費旺季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上漲9.4%,漲幅比上月擴大4個百分點。

從同比數據來看,豬肉價格上漲51.8%,漲幅比上月擴大15.8個百分點。在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下,雞蛋和禽肉類價格分別上漲12.7%和8.3%。

實際上,不久前,多地已拉響豬價過度上漲“一級預警”。10月19日,國家發改委指出,根據監測,10月10日-14日當週,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價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40%,進入過度上漲一級預警區間。與此同時,河南省進入豬價過度上漲一級預警區間;山西省進入豬價過度上漲二級預警區間;廣東省進入豬價過度上漲三級預警區間。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定,我國豬肉儲備上漲調節機制主要分爲3級預警,從低到高分別是:三級預警,豬糧比高於9時,暫不啓動投放;二級預警,豬糧比連續2周位於10-12之間,或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周均價同比上漲30%-40%,啓動儲備投放;一級預警,豬糧比高於12,或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周均價同比上漲40%以上,加大投放力度。

多地拉響預警後,國家發改委也快速做出了反應。11月4日,國家發改委投放了第七批儲備豬肉,同時也指導各地加大力度投放地方豬肉儲備。

“國家的投放是宏觀調控市場的一種手段,同時也釋放了穩價格的信號,會刺激養殖戶提高出欄積極性。”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壓欄惜售等導致市場少豬

中國養豬網的數據顯示,11月9日生豬(外三元)的價格爲26.16元/公斤,相較於今年平均17-18元/斤的生豬自養成本,這個價格仍在高位。

爲什麼國家發改委投放了7批儲備豬肉,豬價還是處在較高位置?朱增勇表示,這主要是由修復性上漲和季節性上漲兩個因素疊加導致的,“簡單來說,就是市場上供給偏緊導致價格上漲”。

據朱增勇介紹,修復性上漲主要涉及到養豬週期。2021年的8、9、10三個月,豬價處於較低水平,當時能繁母豬的產能快速調節下降,疊加當時的配種率明顯下降,由此導致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初仔豬的出生量與去年四季度相比明顯下降,導致今年三季度整體生豬出欄量偏少。

“修復性上漲的另外一個因素是養殖情緒的帶動。”朱增勇介紹,從6月底開始,豬價出現了第一波明顯反彈,當時整體養殖業開始進入盈虧平衡,之後養殖效益開始持續增加,“漲價的情形下,養殖戶對生豬二次育肥和壓欄惜售的現象也開始明顯增加。”

朱增勇提到的二次育肥,是指部分中等規模的養殖戶購買已經出欄的、標準體重的豬(一般在110-120公斤/只)再養到更大後售賣。廣東一位養豬業內人士李先生同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高價之下確實很多養殖戶惜售,原本正常120公斤就可以出欄的豬,很多養殖戶養到150-180公斤再賣,且因消費者對肥肉需求提高的醃臘季節即將來臨,體重更大的豬比標豬還要貴1.0-1.5元/斤”。

在季節因素上,主要是9、10月趕上中秋和“十一”,消費需求明顯增加。再疊加今年上半年進口豬肉同比下降、疫情多點散發影響流通等,生豬價格在9、10月接連上漲。

“不過,在10月底、11月初的時候,生豬價格已經開始明顯穩中下降了。”朱增勇強調。中國養豬網的數據顯示,生豬(外三元)價格在10月23日的28.54元/公斤後,已經開始接連下降,在11月9日降至26.16元/公斤。

豬價或將迎拐點

展望後市走向,朱增勇認爲豬價的拐點已經來臨,後續將震盪回落。

他表示,從供應端看,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壓欄和二次育肥的豬在11月已經到了集中出欄的時候,市場的供應會開始回升;從消費端看,正如前述鄧女士所提及,2021年春節前的豬肉價格是近兩年來的一個低點,而今年春節前豬肉價格相較而言處於較高位置,對消費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兩端對沖之下,後續價格繼續上漲可能性很小,總體穩中有降。”他說道。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廣東一家飼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同樣表示,生豬價格年前大概會維持在10-12元/斤穩中下降的位置,豬肉價格則大概會在年後開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朱增勇提到了今年三季度生豬價格快速上漲的行情,大大降低了2023年豬價大幅波動的風險。

“今年生豬價格在3月下旬觸底後開始快速反彈,一方面讓消費者感到了壓力,但另一方面,快速的反彈也提振了養殖戶的信心,從5月開始,能繁母豬產能隨着價格反彈開始增加,這就意味着2023年生豬的供給會非常平穩並且比較充裕。”朱增勇說道,他認爲明年的豬價波動幅度將會收窄,不再大漲大跌。

至於消費者感知更明顯的豬肉價格,他認爲相較於大漲大跌的生豬價格,豬肉價格的波動幅度更小,後續大概會是年前震盪、年後下跌的走向。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陸珊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