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10日訊(記者 夏淑媛)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11月9日,共有171家保險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包括74家人身險公司、84家財產險公司、14家再保險公司。

整體來看,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披露報告的172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244%,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66%。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保險業風險總體可控,但65家人身險公司、61家財產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了下滑,且有13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其中人身險公司6家,分別是華匯人壽、中韓人壽、渤海人壽、三峽人壽、百年人壽、合衆人壽;財產險公司7家,分別爲安心財險、富德產險、陽光信保、前海財險、華安財險、渤海財險、都邦財險。

據悉,今年初,償二代二期規則實施對險企償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償二代二期工程對資本的認定與要求更爲嚴格,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會受到影響。可以預期,未來保險公司發債和股東增資將可能維持在高位。”

6家人身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爲C,公司治理、操作風險等原因致償付能力不達標

“風險綜合評級”是險企償付能力達標的必要條件。按照新規要求,衡量償付能達標與否的指標包括3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評級。其中,風險評級必須要達到B以上,纔算達標機構。

截至11月8日,除了天安人壽、華夏人壽、和諧健康、大家人壽、大家養老、富徳生命、君康人壽、中融人壽、崑崙健康、前海人壽、珠江人壽、上海人壽、恒大人壽13家險企之外,共74家人身險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披露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74家人身險公司中,弘康人壽、信泰人壽兩家險企僅公佈償付能力充足率,並未披露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

從各家險企披露的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結果來看,AAA類公司4家、AA類公司9家、A類公司4家、BBB類公司11家、BB類公司26家、B類公司12家、C類公司6家。

具體來看,華匯人壽、中韓人壽、渤海人壽、三峽人壽、百年人壽、合衆人壽6家險企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爲C。

其中,華匯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因公司治理相關問題整改工作尚未完成,作爲操作風險較大的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由B類降爲C類。

中韓人壽二季度評級結果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導致可資本化風險指標得分較低。

渤海人壽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爲C,公司主要風險來自於公司治理等方面。在2022年第三季度,渤海已針對主要風險狀況組織相關部門分析風險成因、制定整改計劃,並跟蹤整改進展,逐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和風險綜合評級。

三峽人壽麪臨的主要風險是償付能力仍然承壓,公司戰略、經營管理等受到一定限制,SARMRA監管現場評估意見書提出的整改要求還在持續貫徹落實中,整改效果還未全面實現。

百年人壽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爲C類主要由於操作風險中公司治理方面。公司正在根據監管要求積極推進公司治理相關問題整改工作。

合衆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爲C類的主要原因爲操作風險較大所致。

與上述6家險企表現相反的是,17家保險公司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爲A類。其中中國人壽、陽光人壽、中英人壽和恆安標準4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爲AAA,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友邦人壽、平安健康、中宏人壽、交銀人壽、中德安聯、同方全球、工銀安盛9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價爲AA,太平人壽、中美聯泰、光大永明、華泰人壽4家風險綜合評價爲AA;其餘49家人身險公司風險綜合評價均爲B類。

表1 74家人身險公司三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及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

2家財產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爲D、5家爲C,外資風險綜合評級普遍優於中資

截至11月8日,除了3家公司之外,共84家財產險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在披露2022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84家財產險公司中,中石油專屬保險、東海保險、珠峯財險、長安保險4家財險公司僅公佈償付能力充足率,並未披露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

從各家險企披露的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來看,6家公司被評爲AAA類;10家公司被評爲AA類;5家公司被評爲A類;12家公司被評爲BBB類;23家公司被評爲BB類;17家被評爲B類;5家公司被評爲C類;2家被評爲D類。

具體來看,目前在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中,最嚴重的還是3個指標均未達標的安心財險,公司已經連續多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爲D類。在償付能力報告中,安心財險表示,公司目前主要面臨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短期健康險、車險等主要業務基本停滯,流動性壓力較大等風險。

從披露的報告中可以看到,安心財險三季度由盈轉虧,實現淨利潤-1.04億元,故今年前三季度,安心財險合計實現淨利潤-0.49億元,保險業務收入-0.176億元。

都邦財聯則因爲操作風險、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最近兩期風險綜合評級均爲D類。

安心財險、都邦財險之外,富德產險、陽光信保、前海財險、華安財險、渤海財險5家公司被評爲C類,在償付能力報告中,6家公司也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潛在風險回應瞭解決方案。

渤海財險在在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公司連續兩個季度評級爲 C,主要因償付能力充足率處於較低水平,目前公司正在推進資本補充工作。

富德產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公司最近一期公司治理監管評估等級爲E級,根據調整後的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評價標準,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爲C類。據富德財險披露,2022年6月,公司召開股東大會明確了公司臨時負責人,並形成了一系列關於公司各條線管理及風險排查的決議,後續將對公司存在的問題及潛在風險進行深入分析並尋找解決方案。

陽光信保於2021年啓動了全面戰略轉型工作,退出融資類業務,並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產業發展方向和實體經濟需求,探索新產品、新業務。在公司新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規劃下,短期內業務尚未形成規模,戰略轉型成效尚未充分體現。

前海財險由於受最新風險綜合評級評價調整、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的影響,公司評級結果調整爲 C,目前,公司就主要失分點和存在問題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措施。

華安財險則對重點風險綜合評級指標開展定期監測分析,建立督導整改機制,從源頭加強風險預防效能。

與被評爲C類或D類的公司相反,安信農業、東京海上、凱本財險、日本財險、三井住友和美亞財險6家公司被評爲AAA,這些公司普遍業績優異,雖然規模不大但盈利能力較強。值得關注的是,6家公司中,除了安信農險爲中資公司,其他5家均爲外資險企。

而中遠海運、勞合社、鑫安汽車、紫金財險、三星財險、愛合誼、中原農業、太保財險、蘇黎世和國壽財險被評爲AA。

大地財險、錦泰財險、利寶互助、陽光農業和華農財險5家公司評級爲A,這些公司多數都其經營特色,經營效益不錯。

表2 84家財產險公司三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及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

126家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保險公司增資發債將維持高位

今年初,償二代二期規則實施,對險企償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總體來看,除了13家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公司之外,不少公司在執行償二代二期規則時一樣面臨一定的壓力。據財聯社記者統計,65家人身險公司、61家財產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現了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償二代二期倒逼這一主要原因外,隨着業務發展帶來的資本金消耗,部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也是險企積極補血的另一原因。”

在此背景下,年內保險行業資本補充動作頻繁,多家險企開啓了“補血”計劃,通過增資、擴股、發債等方式引入資金。據財聯社記者統計,僅2022年上半年,保險業增資發債金額已經突破千億元大關。

在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多家保險公司也透露了增資發債計劃。例如,渤海財險表示,公司正在推進資本補充工作,一是推動增資引戰,配合潛在意向投資者開展進場盡調工作;二是推動發行次級定期債。

中韓人壽引戰增資已於7月得到監管批覆,公司預計三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大幅提升,可資本化風險指標得分情況也顯著好轉。

都邦財險披露,公司也於近期增資資金已到位,待批覆後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將有較大幅度提升。

至於未來保險公司發債和股東增資是否會維持在高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認爲:“償二代二期工程對資本的認定與要求更爲嚴格,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可以預期未來保險公司發債和股東增資將維持在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8月,央行會同銀保監會下發《關於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相關細則,爲完善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機制開闢新渠道。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相較於增資擴股和發債,增資擴股不僅取決於股東意願,審批流程相對較長,也出現過增資計劃未能獲批和增資額縮水的情況,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也存在一定門檻。而永續債具有融資成本低、審批流程短、償還期限由發行人確定的特點,加之不會稀釋股權,對未來保險公司拓寬融資渠道是比較有益。未來,險企應積極通過發行永續債來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補充資本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