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葉麥穗

編 輯丨包芳鳴,見習編輯張銘心

圖 源丨圖蟲

銀行的估值已經達到歷史最低,42家上市銀行中,僅有寧波銀行一家目前沒有破淨,其餘PB(市淨率)均低於1,有一家銀行甚至不足0.3。

面對股價的節節走低,銀行股東和高管紛紛舉起增持“大旗”。根據同花順統計,截至11月9日,已經有20家銀行的股東或高管對自家股票進行增持,累計增持5.1億股,涉及金額52.7億元。

20家銀行股東、高管出手“護價”

11月9日,兩家上市銀行發佈股東增持相關信息。江蘇銀行公告顯示,基於對該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成長價值的認可,2021年10月14日至2022年11月8日期間,股東寧滬高速及其一致行動人寧滬投資以自有資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大宗交易方式增持江蘇銀行2.23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1.51%。

此次權益變動後,寧滬高速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江蘇銀行9.61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6.51%。

實際上,寧滬高速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曾大手筆增持江蘇銀行。

早在2021年9月24日,寧滬高速就以自有資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大宗交易方式增持江蘇銀行無限售條件流通股4789.48萬股,佔江蘇銀行總股本的0.3243%。

增持後,寧滬高速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江蘇銀行的股份比例由4.68%增至5%。江蘇銀行披露,去年11月,寧滬高速與其一致行動人增持江蘇銀行1.6億股、耗資近10億元,合併持股比例達到5%,構成舉牌,該次舉牌爲近年來A股上市銀行首例。

11月8日,滬農商行發佈關於穩定股價方案的公告。公司擬採取由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際集團”)、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簡稱“國資經營”)、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際資管”)、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久事集團”)和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滬杭甬”),以不低於最近一個年度其自本公司獲得現金分紅總額的15%的資金,增持公司股份的措施穩定股價。

國際集團及其子公司國資經營、國際資管本次合計擬增持的金額不低於7348萬元,久事集團和浙江滬杭甬本次擬增持的金額分別不低於6164.28萬元、3920.93萬元。

根據滬農商行的半年報,國際集團與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國資經營、國際資管合併持有滬農商行9.07%股份。

根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1月9日,已經有20家銀行的股東或高管掏出真金白銀增持自家股票,累計增持5.1億股,涉及金額52.7億元。其中增持數量最多、金額最大的銀行是南京銀行,其增持4.4億股,涉及金額45.4億元。除了南京銀行之外,重慶銀行和興業銀行的增持金額也均過億,前者爲3.2億元,後者爲2.7億元。

大力增持基於兩個原因

股東和高管爲何如此大力度“力挺”自己銀行的股票?從目前公開的資料來看,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爲股價觸及穩定閥值。如滬農商行,11月8日滬農商行在公告中表示,自2022年9月22日至2022年10月26日,滬農商行A股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於該行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9.42元/股(扣除派息調整後),觸發該行穩定股價措施。

其次是因爲股價已經跌出價值。股東或高管基於對本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成長價值的認可,如上述提到的江蘇銀行就給出此理由。

從估值角度來看,銀行股的確已經跌至歷史底部。根據統計,截至11月9日收盤,42只銀行股中,有41只股票的收盤價跌破淨資產,僅有寧波銀行一隻獨苗守在淨值之上,目前的市淨率爲1.13倍。

今年令市場較爲意外的“失足”個股是招行。招行今年的股價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挫,10月13日,招行A股以30.47元開盤後持續下跌,當日收盤報29.89元,下跌3.42%。據中報,招行截至2022年6月30日每股淨資產爲30.17元,這意味着其A股股價已跌破淨資產,爲2016年2月25日以來首度破淨。而招行H股股價於兩日前的10月11日收盤後就已破淨。招行一直被市場稱爲“銀茅”,因此其破淨對於市場的衝擊較大。

市淨率最低的銀行股是民生銀行,11月9日收盤的市淨率僅有0.29倍。此外,華夏銀行、浦發銀行等6家銀行的市淨率也都集中在0.3倍到0.4倍之間。

面對銀行的低估值,多數機構認爲,銀行股目前的投資價值已經非常明顯。華西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劉志平表示,銀行板塊受地產風險等外部因素影響,目前板塊靜態PB已持續下行至0.5倍的歷史底部位置,充分反映了來自宏微觀層面的悲觀預期,具備一定安全邊際,未來經濟修復有望提升估值修復空間。同時高業績確定性+低估值+高股息率特徵,在年末估值切換和市場風格輪動中體現一定的防禦屬性。維持板塊“推薦”評級,個股層面建議關注高成長的區域性銀行和前期超跌的龍頭股份行。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銀行股股價普遍低於淨資產,估值處於歷史最低分位。銀行是順週期行業,當前宏觀經濟承壓,存在銀行資產質量惡化進而衝擊盈利的可能性。另外近期的政策環境有利於科技成長產業,偏傳統的銀行板塊受到一定壓制。當然從一個更長視角看,中國經濟韌勁和潛力決定了國內銀行業的長期發展還是有保障的,未來政策環境也有調整的空間,結合銀行板塊當前的低估值水平,銀行板塊的中長期投資價值還是比較突出的。

浙商證券分析師梁鳳潔表示當前可大膽用優質銀行股置換現金倉位。主要考慮三方面因素:一是估值方面,當前銀行板塊估值已經回落至歷史最低位;二是策略方面,當前資本市場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低估值、低波動的銀行股具備較強的防守屬性;三是基本面方面,穩增長持續發力,地產政策持續優化,預計經濟將繼續呈現修復態勢。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