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下行期間是鋼鐵企業併購重組的機遇窗口。

國務院國資委日前批覆同意寶武與新餘鋼鐵集團的聯合重組,在履行經營者集中審查等事項後,新鋼的51%股權將正式無償劃轉給寶武。

中國寶武表示,繼2019年聯合重組馬鋼,2020年聯合重組太鋼之後,與新鋼的聯合重組是寶武通過聯合重組推進公司戰略落地又邁出的堅定堅實堅韌的一步。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通過聯合重組馬鋼、太鋼,中國寶武正式跨入“億噸寶武”時代,2021年其粗鋼產量近1.2億噸。如加上新進入的新鋼以及正在對接重組的山鋼、包鋼,寶武的粗鋼產量將達到1.75億噸。

根據中國寶武此前規劃,公司將以“億噸寶武”爲新起點繼續推進聯合重組,力爭到2025年粗鋼規模達到2億噸,到2035年實現全球市佔率15%,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佔有率。

中國寶武稱,近兩年來,寶武充分發揮聯合重組帶來的規模效應和協同優勢,公司效益、效率以及行業影響力、社會美譽度都明顯提升,聯合重組後的專業化整合能力、公司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通過聯合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寶武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市場恢復不及預期,鋼鐵行業運行環境嚴峻,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着下游需求減弱、鋼材價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諸多挑戰。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鋼企效益大幅下降。前三季度,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8667億元,同比下降9.27%;利潤總額928億元,同比下降71.34%(降幅較大與去年基數偏高有關);平均銷售利潤率爲1.91%,同比下降4.12個百分點。

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張龍強認爲,鋼鐵行業下行期間是鋼鐵企業併購重組的機遇窗口。今年以來,鋼鐵企業兼併重組和資產整合的步伐明顯加快。

敬業集團10月25日發佈消息稱,敬業集團正式簽約收購廣東粵北聯合鋼鐵有限公司。敬業集團稱,併購粵北聯合鋼鐵之後,將與廣東敬業鋼鐵形成產品、區域戰略互補,增加敬業產品華南市場投放量,提升敬業品牌在華南地區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可依託海運優勢銷往東南亞等區域,進而提高國際市場佔有率。

10 月19 日,沙鋼集團與復星國際旗下三家子公司簽訂協議,以不超過160億元的代價收購復星持有的南京南鋼鋼鐵聯合有限公司60%股權,這筆交易如若最終達成,沙鋼可增加近25%的鋼鐵產能達到約5000萬噸。

今年6月,鞍鋼集團宣佈重組凌鋼集團,合併凌鋼集團之後,鞍鋼集團粗鋼產能從6300萬噸提高至6900萬噸,產能提升近10%。

業內分析,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雙重推動下,鋼鐵行業合併重組不斷推進,產業集中度也在日益提高。當前,在“碳達峯、碳中和”大背景下,傳統鋼鐵企業面臨着更大的挑戰,重組整合可以集中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利於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中鋼協副祕書長石洪衛表示,在市場需求衝擊較大的情況下,聯合重組的合併效應能夠顯現出來,體現出大型鋼鐵集團抗風險的能力。今年1-9月份,利潤前10位的鋼鐵集團利潤總額有857億,佔到行業的92.3%。這10家企業包括寶武、鞍鋼、沙鋼、湖南鋼鐵、中信泰富等等,這些企業大部分是經聯合重組而成的大型鋼鐵企業。

石洪衛認爲,充裕的供給能力對有限的需求,是鋼鐵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背景。新的背景下,中鋼協也在集中力量,推動聯合重組以及產能治理新機制兩大基礎措施,最終優化佈局,調整優化裝備產線結構。未來的產能治理新機制,要行業通過聯合重組,結合政府的能耗雙控和“雙碳”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表示,專業化整合是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通過專業化整合,在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國有資本的佈局投入,對於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在國家重大戰略中的引領支撐作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國資委年初的部署,今年要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