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記者 魏倩

“物流正常了。”

位於浙江紹興的一家生產型外貿企業財務負責人向麗,近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匆忙回覆道。寥寥幾字,代表其公司經營恢復如常。

這是下半年以來穩經濟大盤政策合力效應之下,企業經營企穩的一個縮影。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經濟韌性顯現,重點區域融資需求已有回升,9月末,長三角地區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幅達兩位數。特別是上海,人民幣貸款增速已連續4個月提升。

尤爲可貴的是,經濟企穩復甦過程中,重點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迸發,與信貸放量、質量互相成就。“未來信貸增長和金融支持將更加重視總量穩、結構優。”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龐溟認爲,繼續有針對性地加大對製造業、“兩新一重”等新動能領域的信貸支持,穩步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對製造業和新增長點支持的質量和適配性。

企業融資需求回穩

11月上旬的華南地區,廣東喜瑪拉雅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喜瑪拉雅集團”)的生產車間中,氫燃料電池用催化劑生產線正在熱火朝天地運行。

喜瑪拉雅集團主要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及配件等。隨着今年年初氫能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落地,氫能產業“風起”,該集團發展駛入快車道,下屬公司面臨資金週轉需求。

獲悉該集團資金需求後,廣發銀行中山分行爲其成員單位發放貸款1300萬元。

這樣的融資需求,隨着穩經濟大盤政策措施落地效應顯現,正在逐步釋放。

從上海來看,9月末,上海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3.4%和10.1%,其中人民幣貸款增速連續4個月提升。前三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6894億元。其中,三季度單季新增貸款4141億元,佔前三季度增量的60%,同比多增1462億元。

在江蘇省,當地銀行進行的企業調研顯示,信貸需求也有明顯修復。

“三季度以來,實體企業生產經營呈現回暖態勢,融資需求有所恢復。”江蘇銀行信貸部門人士向記者表示。根據該行調研1224戶企業情況顯示,近八成企業已恢復至疫情前生產經營狀況,三季度近九成企業產能利用率超過70%,四分之一企業計劃增加融資規模。

今年前三季度,江蘇銀行對公貸款86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9%。

在珠三角地區,廣東省的信貸數據同樣傳出暖意。截至9月末,廣東基礎設施類貸款餘額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42%;製造業貸款餘額2.16萬億元,同比增長29.51%,是各項貸款增速的2.36倍。

中長期貸款明顯放量

此輪企業融資需求回穩中,重點區域的信貸投放結構有明顯改善,中長期貸款放量增長。

正在由製造大省向智造大省轉變的廣東,今年前三季度,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首次突破萬億元,佔比爲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以製造業立市的東莞,企(事)業單位前三季度新增1335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715億元,佔比超過50%。

長三角地區表現同樣如此,前三季度,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3萬億元,同比多增1.40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2.61萬億元,在增量中佔比超過50%。

這些數字,都表明企業正在增資擴產,融資變得活躍,並且其長遠發展得到足夠的信貸支持。

位於長三角地區的上市銀行感知更爲確切。上述江蘇銀行人士表示,該行調研顯示,企業中長期信貸需求擴大,有48.5%的企業計劃申請中長期項目貸款,39.53%的企業計劃申請中長期流動性貸款,環比分別提升26.2、6.13個百分點。

市場分析人士說,中長期貸款放量增長,原因在於:一是經濟景氣度回升,企業利潤回暖帶動製造業信貸需求提升;二是人民銀行等各部門積極發力拉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使得企業中長期貸款明顯改善。特別是政策性金融工具,快速拉動三季度企業中長貸款整體保持較高增長。

“珠三角地區信貸需求恢復,同時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一方面是政策助力的結果。貨幣政策降低信貸成本,財政政策減稅降費,都爲企業經營復甦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是廣東的製造業企業堅持創新的結果,這也是今年廣東製造業新的亮點。”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

信貸“含金量”大幅提升

除了信貸結構改善,信貸“含金量”也大幅提升——資金向創新、高端製造領域高度聚集,激發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與信貸放量、質量互相成就。

上市銀行的三季報數據有清晰體現,信貸投放普遍向製造業、普惠小微、綠色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製造業貸款增速有較大提升,特別是兩家國有大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製造業貸款餘額增速均超30%。其中,工行前三季度投向製造業貸款增加6281億元,增量爲去年同期的3.5倍。

在金融“活水”的精準澆灌下,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製造業也迸發出新動能,成爲此輪經濟企穩增長的最大亮點。

江蘇省經濟增長新動能在數據上有直觀體現。今年8月,江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5%,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8%、9.5%和8.3%,增速均遠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廣東省經濟新動能也在快速積蓄,戰略性產業等投資大幅增長。今年7月至9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呈現遞增式增長,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35%,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27.3%,裝備製造業、醫療設備、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投資均取得較快增長。

“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廣東銀保監局引導金融機構聚焦重點領域,驅動廣東經濟增長新引擎。”廣東銀保監局局長裴光表示。

分析人士預計,四季度銀行信貸投放仍然會向這些領域聚焦。光大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峯認爲,在開發性政策性支持工具、各類專項再貸款、中長期低息貸款等政策工具的支持下,基建、製造業等領域信用擴張確定性較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