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博會文物藝術品成交4.9億元,藝術品交易周動作亮眼

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等9家境外展商的37件文物藝術品達成購買意向,總成交額達4.9億元人民幣。

11月1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下帷幕。消費品展區的文物藝術品板塊,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等9家境外展商的37件文物藝術品達成購買意向,總成交額達4.9億元人民幣。在達成購買意向的展品中,不乏中西方藝術家精品之作,比如張大千的《摩登女郎》、黃賓虹的《苕溪漁隱》、傅抱石的《赤壁泛舟》、林風眠的《大麗花》、吳冠中的《泰國清邁農家》,以及馬克·夏加爾的《巴黎的天空》、愛德華·蒙克的《藤椅上的模特》、草間彌生的《南瓜》、班克斯的《愛在空氣中》等。

進博會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類展品“5件免稅”政策落地實施進入第三年,文物藝術品進境展示銷售已呈現常態化,文物藝術品板塊也成爲了每年進博會最值得期待、最受關注,同時也是最具藝術氣息、文化氣質的展區。

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

2020年第三屆進博會期間,5件古書畫成交額220萬元,免徵14.13%進口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共計減免29.76萬元人民幣,“5件免稅”政策取得“零的突破”。2021年,第四屆進博會首設的文物藝術品板塊從開幕伊始就受到各方關注。最終,9家境外文物藝術品經營機構的41件展品完成交易,總成交額7.6億元人民幣。

經過三年的實踐,市文化旅遊局與進博局、市商務委、上海海關、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部門通力合作,從文物藝術品進境報關、倉儲物流到保稅展示、留購清關,形成一套完整規範化操作細則和常態化工作機制,流程更加便捷,保障更加完善,用精準、高效的“上海服務”進一步做優做強了進博會這一我國文物藝術品免稅進境銷售的唯一端口。

釋放政策的疊加效應

依託文物藝術品浦東立法的制度創新、社會文物改革試點的實踐創新和進博會“5件免稅”政策的疊加和聯動效應,上海已逐漸成爲文物藝術品交易國際化參與的“主陣地”、規模化產業的“集聚地”、市場化經營“首選地”和改革性集成“新高地”。

今年3月,佳士得“上海——倫敦聯合拍賣”中,上海、倫敦兩地三個專場共呈現105件拍品,成交總計約合21億人民幣,爲廣大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呈獻了一場跨國藝術盛會。剛剛結束的第五屆進博會,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三大國際頂尖拍賣行攜重量級展品再度集體亮相。

在11月10日開幕的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週上,三大拍賣行再次齊聚,佳士得宣佈2023年上海拍賣計劃,蘇富比正式宣佈中國內地總部落戶上海,富藝斯作爲中國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博覽會參展機構與主辦方簽署合作協議。圍繞“政策集中、主體集中、交易集中、效益集中”總體策略,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已經成爲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重要一站,推動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進入“進博時間”“上海時間”。

鍛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物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致辭精神,在國家文物局具體指導下,以更高水平開放促發展、促合作、促共贏,打造文物藝術品領域制度型開放和鍛造一流營商環境的“上海方案”,在更高起點上放大各項政策的溢出效應。圍繞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文物藝術品交易,設立上海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服務中心,爲文物拍賣經營活動和藝術品交易提供場所、設施、鑑定等服務,推動文物藝術品市場提質增能。圍繞集聚資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在文物藝術品市場數字化轉型發展、文物臨時進境“6個月×N”制度、文物鑑定專業人員培養體系、文物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文物市場信用監管機制等方面推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發揮上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作用,持續增強上海在文物藝術品市場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影響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