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李明明  北京報道

今年是中國加入《溼地公約》30週年,《溼地公約》第14屆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4)也於近日召開,這次大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履約30年以來在溼地保護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截至目前,中國溼地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出臺了《溼地保護法》,把重要溼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已初步建立起以國家公園、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爲主體的溼地保護體系。

大會有哪些重要議程和亮點?大會通過的《武漢宣言》將如何凝聚各方共識?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祕書長張明祥在武漢參加COP14期間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武漢宣言》是各方促進溼地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共同意願和行動的匯聚,體現了中方負責任大國擔當和對全球溼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引領。

同時,今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溼地保護法》(以下簡稱《溼地保護法》)實施的首年,張明祥作爲《溼地保護法》起草專家團隊負責人,見證了我國溼地保護的歷程,他認爲,《溼地保護法》從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和提升溼地生態功能出發,是我國首部從生態系統角度進行的立法,填補了我國生態系統立法的空白。

《武漢宣言》引領全球溼地保護

《21世紀》:《溼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部級高級別會議正式通過“武漢宣言”,呼籲各方以強烈意願和實際行動,促進各類溼地的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武漢宣言》將如何凝聚各方共識?

張明祥:《武漢宣言》是各方促進溼地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共同意願和行動的匯聚,體現了中方負責任大國擔當和對全球溼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引領。今年8月初以來,由中方牽頭起草的宣言草案在172個締約方中進行了3輪磋商,包括向參加高級別會的部長和大使們徵求意見,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識。

宣言裏提到了溼地立法和執法。法治保障是中國最重要的溼地保護探索之一,這次寫入宣言,是結合中國溼地保護的實踐經驗,給其他締約方提供了有益借鑑,也是以往宣言裏沒有出現過的。

宣言不僅陳述了各方對溼地保護、修復和合理利用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增進人類福祉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公約實施需進一步關注的問題,還在共識基礎上,提出了12項行動,以加強公約有效實施。彰顯了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溼地保護事業的決心和責任。我們將根據《溼地公約》和《武漢宣言》,以新部署新舉措,在推動全球溼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21世紀》:近日,十四屆《溼地公約》締約方大會在武漢召開,本次大會的亮點有哪些?對全球溼地保護將產生哪些推動作用?

張明祥:本次開幕式非常成功,首先體現了國家和各級政府對溼地保護的高度重視。武漢宣言非常全面、可行,充滿了溼地保護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即爲國際溼地保護貢獻中國經驗,也體現出中國的溼地保護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共識。

此外的亮點是,大會期間還審議了《溼地公約》2025-2030年戰略框架決議,引領公約發展方向;在中國設立“國際紅樹林中心”,作爲全球紅樹林保護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基地。

《21世紀》:本屆溼地大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還審議通過《2025後全球溼地保護髮展戰略框架》,會議達成《2025-2030年全球溼地保護戰略框架》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張明祥:會議達成《2025-2030年全球溼地保護戰略框架》將確保溼地保護與修復目標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並聚焦溼地保護和修復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應對全球環境挑戰方面的作用,形成全球共識,加快推進溼地保護和修復行動,遏制溼地退化。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包括能力建設、技術和科學合作與交流等,形成國際溼地保護合力。

溼地可有力減緩全球氣候危機

《21世紀》:溼地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方面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張明祥:首先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溼地是全球的三大生態系統之一,是水陸之間的過渡地帶,所以物種非常豐富,號稱是“物種基因庫”、“生物超市”,全球的溼地面積佔全球陸地面積的6%到8.6%之間,但卻儲存了全球40%以上的已知物種,並且很多未知物種也分佈在溼地中,特別是水鳥的很多重要棲息地,也是國際候鳥遷徙的中轉站。所以2020年第24個世界溼地日主題即爲溼地與生物多樣性—溼地滋潤生命。

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溼地生長大量的植物,這些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有着重要的碳匯作用。另外泥炭沼澤溼地作爲溼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碳庫,單位面積碳儲量在各類陸地生態系統中最高,在調節區域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佔全球陸地面積3%的泥炭沼澤溼地,其碳儲量是全球森林碳儲量的兩倍。所以2019年世界溼地日主題爲溼地應對氣候變化。

《21世紀》:目前中國在溼地保護方面現狀如何?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張明祥:我國目前在溼地保護方面做得很到位,因爲把溼地作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之一,所以在溼地保護修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並開展大量的工程,每年開展的國際重要溼地生態狀況監測表明,生態狀況明顯改善,生態功能有效發揮,總體呈向好趨勢。

我國近10年實現溼地保護修復項目3400多個,新增和修復溼地面積80多萬公頃,我國現有國際重要溼地64處,還有13個國際溼地城市,也是全球數量最多的國際溼地城市國家,也建立了1600餘處溼地公園和爲數衆多的溼地保護小區,溼地保護率達52.65%,按照“十四五”規劃將在2025年要達到55%以上。

今年6月1日起實施了《溼地保護法》,也爲溼地保護提供法制保障。但我國因爲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人口衆多,所以溼地保護面臨的挑戰還是很多的,最主要就是污染的加劇,尤其是水污染,因爲溼地地勢比較低窪,所以好多廢水就會流入這些地方。國際上也同樣面臨水污染加劇的問題。

而且由於溼地長期以來得不到人們的重視,對它的生態功能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溼地受到的破壞不斷增加。

比如像溼地面積的減少,生態功能的下降,以及生物多樣性功能的衰退等都是溼地面臨的一些挑戰,需要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溼地保護工作。同時也通過《溼地公約》凝聚國際的溼地保護力量,對國際上的溼地進行保護。

我國首部生態系統角度立法

《21世紀》:《溼地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建立的法律。請問爲什麼要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建立?

張明祥:過去的《森林法》《草原法》等都從資源角度進行立法,而《溼地保護法》要是從資源角度的立法,就會沒有任何立法空間。

從立法目的可以看出,《溼地保護法》是從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提升溼地生態功能和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角度來進行立法。所以《溼地保護法》是第一部從生態系統角度進行立法,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理念貫穿其中,填補了我國生態系統立法的空白。

《21世紀》:《溼地保護法》對泥炭沼澤和紅樹林溼地作出專門條款規定,是溼地保護法的一大亮點,請您談談如此設定的考量。

張明祥:泥炭沼澤地和紅樹林是兩種非常獨特的溼地類型,它們的生態功能非常強大,比如說像泥炭地,它本身是巨大的碳庫,如果保護得好,可以儲存很多的碳。像四川的若爾蓋泥炭沼澤地,每公頃的泥炭沼澤地儲碳量相當於8800輛小汽車1年的碳排放量,所以功能非常強大,但是如果保護不好,就會變成碳源,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加劇。

而對紅樹林來說,它號稱“海洋長城”,對我們沿海地區的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碳匯作用也非常強。而我國紅樹林的衰退是比較明顯的,解放初期差不多有5萬公頃的紅樹林,在2001年的時候只有2.2萬公頃。近幾年通過紅樹林的修復,比如退魚塘還林等一些工程的實施,在2020年國土三調時公佈我國紅樹林面積達到2.71萬公頃,面積有所增加,已建立51處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和6處紅樹林國際重要溼地,紅樹林保護修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中國紅樹林保護仍面臨着總面積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外來生物入侵等問題。

考慮到泥炭沼澤和紅樹林生態功能如此重要,所以在溼地保護法裏面,做出了專門的一些條款規定。同時也意味着,生態環境領域的立法正日益呈現更加專業化、個性化的特質。

首批溼地保護公益訴訟案例發佈

《21世紀》:11月5日上午,首批溼地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在武漢發佈。這些典型案例具有什麼特點?公益訴訟對溼地保護的作用如何?

張明祥:我參與了這些典型案例的評選工作環節,本次評選案例在地域上覆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地區,涉及到長江、黃河、嫩江、珠江等流域及海域,違法類型包含違法侵佔、圍湖填湖、非法狩獵、違法養殖、固體廢物污染等不同類型。

本次入選案例在程序和案由上類型相當豐富,既包括訴前程序,也包括訴訟程序;既包括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其提起主體既包括檢察院,也包括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評審專家從參評案件的規範性、創新性、典型性、疑難複雜性及說理充分性五個角度出發,結合地域、流域、溼地類型、違法行爲類型以及不同案件類型的特點對參選案件進行了綜合評審,最終評選出12個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屬於公益訴訟,而且溼地保護屬於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是最多的,通過公益訴訟加強與溼地保護相關責任單位之間的協作,強化溼地保護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檢察公益訴訟的銜接,共同推進溼地保護與管理,切實發揮檢察公益訴訟在溼地保護中的積極作用。特別是通過公益訴訟,能夠提前預防實際的一些破壞,而且從制度和權責上來實現對溼地的一個立體性的系統保護。公益訴訟既有檢察機關提起的,還有一些社會公益組織提起。

《21世紀》:成功的溼地保護實踐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個人可以在溼地保護中做出哪些努力?

張明祥:成功的溼地保護實踐首先需要因地制宜,要根據自己所在區域的氣候、水文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溼地保護修復工程。

其次,在溼地修復中要以問題爲導向,針對是何種原因導致的溼地退化,來進行鍼對性的溼地修復,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投入少的資金取得好的效果。

此外,我們要在溼地保護修復時堅持採用自然解決的方案,即基於實際情況,儘可能不要採取太多的人爲干預。

個人首先要認識到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溼地對人類社會福祉的重要性,它具有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還有經濟效益。

只有我們認識了溼地重要性以後,在採取溼地保護做法時,才能夠有的放矢,同時從自己的身邊點滴做起,比如做到不造成環境污染、水污染和溼地破壞,不驚擾水鳥的棲息生存等,這些就是個人應該做好的一些工作。

(作者:李明明 編輯:週上祺)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