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被舉報一事或迎來反轉。

對於近期被舉報低價回收員工股權一事,近日,有華熙生物高層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監管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審查結果,沒有處罰說明公司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此前11月2日,據媒體報道,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被舉報以生計爲要挾,在華熙生物IPO前後以2億元強制低價回收員工價值8.8億元的股票。

舉報風波

鳳凰網科技報道,爆料員工提供的舉報文件顯示,2020年7月,趙燕指揮公司相關人員要求持有股票的早期員工將公司股票以90元/股的價格轉讓於她。

該文件還稱,趙燕在會上公開表示,股票賣給她可以繼續留在公司工作,否則在2020年11月6日後(員工股票解禁日)必須離開公司,股票解禁後,GP不會幫助該類員工順利減持。

記者翻閱華熙生物招股書發現,2018年6月,約80位員工成立的4家有限合夥企業,分別以2500萬元的增資額認繳華熙生物新增註冊資本13.87萬元,增資價格爲18.13元/註冊資本,對應投後估值分別爲78.05億元。

涉及的企業分別爲:華繡(天津)商業管理合夥企業、潤熙(天津)商業管理合夥企業、潤美(天津)商業管理合夥企業、熙美(天津)商業管理合夥企業(下稱:華繡、潤熙、潤美、熙美),GP均爲北京順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6日,華熙生物在科創板上市,上述4家企業的股票鎖定期爲一年,也就是在2020年11月6日迎來解禁。上述4家企業持有的551.4892萬股股份,按照解禁日當天的股價160元/每股計算,總市值爲8.82億元。

不過,根據爆料,解禁前夕的2020年9月,爲了保住工作,部分員工將股份以90元每股的價格賣給了由趙燕控制的鴻匯翔公司,所需2億元左右的資金由趙燕控制的公司用金融機構的貸款付給鴻匯翔公司。

爆料指出,具體出資路徑爲:華熙國際(實控人趙燕)付款2.1億元給蕪湖鑑方實業有限公司,鑑方實業付款2.1億元給北京鴻匯翔(鴻匯翔公司法人李健,爲華熙國際法務總經理,公司實控人爲趙燕),鴻匯翔付款4000萬元給華熙國際,約1.7億元轉入自己賬戶,以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繡、潤美、潤熙、熙美中員工所持份額。

爆料稱,2020年11月6日,鴻匯翔公司和已賣股票的員工進行合夥人工商變更,鴻匯翔公司成爲新合夥人。原90元每股賣給公司股票的員工認爲利益被侵佔,集體要求返還合法權益。

對於此次爆料,記者從華熙生物相關負責人處瞭解到,“舉報內容來看,有些數字是經不起推敲的。”

恩怨是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若以2.1億元的總額和90元/股的價格計算,彼時,部分員工賣給鴻匯翔公司的股份共有233.33萬股,佔4家企業持股比例的42.31%。

而這233.33萬股,在解禁當日對應市值爲3.73億元,與前述報道所稱的“2億回收員工價值8.8億股票”有一定出入。

進一步來看,除了233.33萬股之外,剩下未按照90元/股賣給鴻匯翔公司的約318.15萬股票,後來作何處置?未賣股票的員工,又是否如爆料所言被要求主動離職,且“不離職就免去員工職務,待崗,只發放1540元的基本生活費”?

11月14日的一篇報道給了外界些許答案。

據財聯社11月14日報道,公司在2020年就4個持股平臺的員工溝通收購股份事宜時提供了3個不同的方案。

具體來看,一是以2018年員工購買華熙生物股票價格的5倍(90.65元/股)進行收購;二是不參與公司股票收購的員工,可以分5年進行股票減持,由公司統一操作;還有一種則是自行決定股票的買賣時機。

據報道,多位參與華熙國際當時股權激勵的對象,有的在解禁日後選擇了一次性拋售股票,目前依然在崗任職;有的將一部分股票提前回售給公司,另一部分股票選擇在解禁後5年內減持,也未受阻礙。

對於90元/股的價格把股票賣給賣出,據報道顯示,雖然當時華熙生物股價超過90元/股,但在當時的回調聲音之下,多位員工對於這一價格仍表示滿意。不過,由於採訪對象有限,這一結論並不能代表全體員工意見。

就糾紛本身來看,記者注意到,華熙生物曾在招股書中表示,華繡、潤美、潤熙、熙美不屬於公司員工持股平臺,不涉及股份支付。4家公司均爲趙燕控制的除發行人及其子公司以外的其他企業員工出資設立的合夥企業。

換言之,此次糾紛的對象主要是華熙國際與華繡、潤美、潤熙、熙美4家合夥企業。

華熙生物相關負責人稱,“前員工的舉報對象是華熙國際,它是一家獨立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自身。監管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審查結果,沒有任何處罰說明公司是沒有問題的。”

(作者:雷晨 編輯:朱益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