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琛

    《溼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11月13日在武漢落下帷幕。這次會議是中國首次承辦的《溼地公約》締約方大會,大會通過了《武漢宣言》和全球溼地發展戰略框架決議,提出了推進溼地保護全球行動的中國主張。這次會議取得了豐碩成果,爲全球溼地保護提供了新的平臺,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重要遵循。

    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生活同溼地有着密切關係。流水潺潺、鳥叫蟲鳴,是溼地最美的景觀,而溼地在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防旱蓄洪、儲碳固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成爲重要的生態系統,被譽爲“地球之腎”和“物種基因庫”。

    今年是中國加入《溼地公約》30週年。本次《溼地公約》締約方大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履約30年以來在溼地保護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截至目前,中國溼地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指定的國際重要溼地64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設立國家溼地公園901處;出臺了《溼地保護法》,把重要溼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已初步建立起以國家公園、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爲主體的溼地保護體系。中國以全球4%的溼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溼地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爲全球溼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次締約方大會以“珍愛溼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爲主題,通過了《武漢宣言》,強調溼地保護、合理利用溼地資源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減災和風險預防、濱海保護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充分彰顯了中國政府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推進溼地保護全球行動的堅定決心。會議達成的多項成果,也讓武漢這座剛剛獲頒“國際溼地城市”認證證書的城市再次被全世界所矚目。

    全球現有國際溼地城市43個,中國佔到13個,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千湖之省”湖北,國家重要溼地、國際重要溼地、國家溼地公園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二、三位;“百湖之市”武漢,165條清河爭流,166個湖泊競秀,溼地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8.9%。近10年來,武漢城市居民眼前的山更綠、水更清,不僅將衆多湖泊分別建成溼地保護區、溼地公園和城市湖泊公園,還將那些面積8公頃以下的湖泊、魚塘等改建成小微溼地,這一創舉全國領先。作爲國內首個舉辦國際溼地大會的超大型城市,武漢成爲世界觀察中國推進溼地保護的一個窗口。

    中國有許多城市像武漢一樣,同溼地融爲一體,生態宜居。中國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溼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寶貴經驗,爲保護溼地全球行動注入了更加強勁的動力。

    從將約1100萬公頃溼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實施全國溼地保護規劃和溼地保護重大工程,到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從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到支持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構建制度體系、堅持系統觀念、推進齊抓共管,是中國加強溼地保護的重要經驗。以法治“保駕護航”溼地,用創新守住原真溼地,借旅遊有序利用溼地的諸多做法,不僅是武漢這座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之源,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世界的有益選擇。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主動承擔與我國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持之以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國際合作,我們就能夠持續爲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