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針對社會機構防疫力量不足、疫情防控臺賬不清等實際困難,11月14日,北京市上線“防疫健康信息團體簿”(以下簡稱“團體簿”)服務。企業等機構的管理員通過微信小程序登入“團體簿”後,可以一鍵快速查詢機構內部人員的健康寶狀態、核酸天數和疫苗接種情況。

專家分析表示,目前,我國在防疫方面存在社區強、機構弱的情況,而“團體簿”的上線,則有助於暢通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防疫信息流動,從而讓我國疫情防控進一步走向精細化。

理清檯賬

剛剛上線的“團體簿”是面向企業等社會機構的服務。據北京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需要註冊登記後,可提供本機構人員健康狀態、核酸天數、疫苗接種情況的團體查詢服務,幫助社會機構細化防疫臺賬,做好涉疫風險覈查。

北京商報記者進入小程序進行查詢後發現,進入“比對登記簿”微信小程序後,會出現“防疫健康信息團體簿”和“核酸信息比對行業簿”兩個欄目。進入“防疫健康信息團體簿”,企業等機構的管理員需填寫在北京健康寶所認證的手機號和證件號;認證後便可以申領登記簿。

申領時,管理人員需填寫機構名稱及詳細地址,完成後會生成一個以二維碼形式出現的登記碼,管理員可以通過微信轉發或線下通知等方式,將該二維碼共享給機構員工等需要服務關注的人員。

隨後,員工等人員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掃登記碼,並登記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信息填報頁面底部有一個小提示,向填報者說明,信息填報後將授權給所在機構進行防疫相關信息查詢,包括健康碼狀態、核酸天數和疫苗接種情況。

信息脫敏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彭雪海曾公開表示,將嚴格落實《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堅持最小化採集原則,所採集數據僅用於防疫工作。採集的信息存儲在市級政務雲上,採用加密存儲、加密傳輸、脫敏展示等技術,確保個人信息安全。

這一點在提示內也有體現,其中介紹,所填報信息除人員姓名外,其他信息將以脫敏形式顯示於機構登記簿頁面。基於此,北京商報記者加入登記簿後,從報社管理員處得知,管理員界面內,記者(即員工)身份證號碼第3-14位和電話號碼第4-7位均以*號代替。

此外,彭雪海介紹,爲保障系統運行穩定,初期先採取每日分批次在後臺與健康寶數據進行比對的方式,定期刷新向社會機構提供所關注人羣的健康信息,後續會根據使用情況進一步完善。小程序內提示,目前數據更新時間爲每天的6時、9時、12時和16時。

仍需掃“健康碼”

有了“團體簿”後,還需使用健康寶嗎?對此,彭雪海提示,該服務旨在方便社會機構,通過自主建立的“團體簿”進行日常防疫監測,幫助及時掌握團體健康狀態,並不替代個人進出公共場所的健康寶亮碼、掃碼等應用。

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經信局瞭解到,“團體簿”僅供企業掌握員工防疫信息使用,除前述提到的公共場所外,登記“團體簿”後,員工進入企業時也仍需掃描健康碼。

值得注意的是,該服務並非強制使用,且未來將提供線上退出服務。“個人自願加入‘團體簿’時,請您確認二維碼信息內容和來源,必要時也可以和管理員聯繫覈實,之後再進行操作。”彭雪海指出,“如果您希望從某個‘團體簿’中退出,可以和管理員聯繫。後續我們也會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提供線上退出申請服務,也會逐步簡化您填寫驗證的內容和程序。”

並非首創

“其實,‘團體簿’並非北京首創。”中國人口學會人口健康戰略傳播專委會召集人梁嘉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自10月暴發新一輪疫情以來,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使用粵省事App中的“團體碼”,幫助提升防控效率。

“這個‘團體碼’其實就是‘團體簿’。”梁嘉琳表示。北京商報記者進行了解後發現,該“團體碼”是面向學校、企業、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等團體推出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工具。根據操作指引,組織管理者可以創建專屬團體,通過微信分享鏈接或圖片,邀請相關人員成爲團體成員。被邀請人一旦同意加入團體,就意味着授權將個人的健康碼狀態、核酸檢測信息、疫苗接種信息自動同步給團體管理者。

此外,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依託海易辦平臺於9月初推出“團體碼”功能,經過近兩個月的推廣試運行,也於10月31日正式上線海易辦平臺。

責任主體

“團體簿”的上線是否意味着防疫主體由社區轉移至企業?2021年1月,北京市曾召開疫情防控發佈會指出,各單位、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提出的“五有一網格”防控要求,即:各社會單位、企業、鄉鎮(街道)、村(社區),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責任人、有適量防護物資儲備、有屬地醫療衛生力量指導支持、有隔離場所和轉運安排準備等措施,實施網格化管理,組織開展重點人羣的信息登記、摸排和日常健康監測等工作,守住疫情防控網底。

可見,在北京的疫情防控中,企業、村(社區)均爲防控責任主體。“從統籌角度來說,是市、區、街道的疫情防控辦指揮部來進行管理,具體的執行可能還是以社區爲核心。”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團體簿’的上線,則在於用一定手段管理具體的企業,通過團體化的方式來了解員工的健康情況,是從企業的層面來進行疫情防控,所以從一定程度上,這一服務也在於讓企業發揮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解決信息不對稱

同時,據彭雪海介紹,測試上線“防疫健康信息團體簿”服務,在於針對社會機構防疫力量不足、疫情防控臺賬不清等實際困難。

具體而言,王鵬指出,將企業拉入到統籌管理的過程當中更加有助於精細化管理。“當前,北京主要實施的是市、區、街道、社區的四級防控管理機制,但如果把防控工作全交給社區來做,社區人員能力有限。”王鵬表示,“同時,社區不掌握企業項目相關工作人員的情況,也就不能在企業相關事項上進行很好的管理,所以我認爲這項服務是對疫情防控的精準化,是應對本輪疫情的一個有效方法。”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也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企業確實在防疫方面是一個薄弱環節。“目前,我國在防疫方面存在社區強、機構弱,個人和社區之間的信息通達順暢,但是員工和單位之間的信息通達相對缺少支點的情況。”宋向清表示,“企業對員工的健康情況、出行方案不知情、不瞭解,如果員工一旦涉疫,就很有可能在單位內造成傳染,也爲防控工作帶來新的困難。因此,‘團體簿’可以讓這一薄弱環節得到彌補。”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