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普惠型小微貸款增量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近日,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介紹銀行保險業三季度情況時提到,今年前三季度,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3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9萬億元,已超額完成全年1.6萬億元增量目標。6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合計佔全部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的36.46%,佔比較上年末有所上升。

除增量之外,實際上,今年以來小微貸款成本持續下降。當前,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處於有統計以來低位。今年前9個月,國有大型銀行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僅爲4.04%。

成績來之不易。在繼續推動國有大型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中發揮“頭雁”作用的同時,還要鼓勵數量衆多的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當前,超過六成的普惠貸款是由中小銀行提供的。

中小銀行近年來堅守在爲中小微企業紓困的一線,是普惠金融名副其實的主力軍。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等諸多超預期因素影響,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遭遇生產經營困難,同時,銀行業資產質量也普遍承壓。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等部門先後發佈多項措施,鼓勵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制定差異化考覈標準,提升機構服務小微企業能力。

要讓普惠金融切實惠企,必須發揮各類銀行機構的作用,提高機構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研究顯示,當前銀行普惠金融業務仍存在一定空間。相關部門要持續釋放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紅利,在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下功夫。監管部門和銀行機構要推動建立健全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推動完善貸款擔保、盡職免責、不良覈銷、資本佔用等配套機制。

普惠金融不僅要增量,還要提質。各部門從政策層面着重解決的是普惠金融“有沒有”的問題,下一步,銀行機構還要着重探索解決普惠服務“好不好”問題的具體舉措和實施方案。

普惠金融服務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銀行機構要將服務落腳點放到一家家企業上。要通過改善資產質量,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持續改進小微企業的金融供給;要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高可持續經營的能力,進而優化信貸資產質量。

提高服務企業能力不是一句口號。各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加快科技驅動和數字化賦能普惠業務發展,在繼續落實落細各項金融紓困政策的同時,用好創新手段,深化與相關單位的合作對接,強化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探索總結經驗,形成新的普惠業務模式,用高質量的普惠金融爲更多企業提供更切實的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