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1763|預計3分鐘讀完

賣硅料,賺得盆滿鉢滿。

記者丨覃毅

寧波人羅立國,再登富豪榜。

羅立國爲合盛硅業創始人,做的是硅料生意。2022年胡潤百富榜顯示,羅立國家族以980億的財富,位列第35名。

這位66歲的企業家,今年成爲光伏第三富,僅次於東方希望的劉永行通威股份的劉漢元超過一衆寧波老鄉

1

硅料生意

羅立國最初是做編草帽的生意,公司名爲“合盛帽業”。

2005年,49歲的羅立國轉行,做起了光伏硅料的生意。合盛帽業搖身一變,成了“合盛硅業”。

合盛硅業是一家傳統家族企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在2017年以前,羅立國在公司持股超過50%,若加上兒子羅燁棟和女兒羅燚的股份,羅氏家族共持股超98%。

近兩年,羅立國退居幕後,一雙兒女走上臺前。

創始人持有的合盛硅業股份僅剩10%,羅燁棟持有40.86%、羅燚持有25.58%。

合盛硅業有兩大產品:工業硅和有機硅。自然界中的硅礦石,還原後就成了工業硅,再通過高精度提純就是有機硅、多晶硅。

換句話說,羅立國做的是光伏產業鏈最上游的生意。

合盛的九成營收來自這兩塊業務。2021年初至今,光伏行業處於景氣週期,羅立國賺得盆滿鉢滿。

從利潤上看,合盛硅業在2021年扣非淨利潤達81.76億元,同比增長507%,幾乎與隆基股份同期的扣非利潤(88.27億元)持平。

趕上風口,羅立國財富暴增,2020年入選百富榜,其身家爲220億,短短兩年多,漲了3倍不止。

羅在寧波商界地位,也迅速抬升。

寧波是浙江第二大城市,富商衆多,今年百富榜中,身家在400億以上的,至少有8人之多(本地人或居住在寧波),除了互聯網的丁磊,其他多集中在製造業,知名的有公牛電器阮氏兄弟等。

羅立國在一羣製造業老鄉中,拔得頭籌,且高過其他人400多億,非常不易。

2

殺向下遊

在規模上,合盛硅業的工業硅產能84萬噸,有機硅產能58萬噸,佈局中的產能分別爲80萬噸和40萬噸。若以規模算,該公司已是行業龍頭。

隆衆資訊光伏行業分析師方文正告訴《21CBR》記者,合盛硅業崛起,靠的是一體化佈局和規模效應這兩張牌。

“一方面,上游的工業硅爲有機硅業務提供了充足原料,另一方面,有機硅的業務需求,爲工業硅擴大生產、降低成本,獲得規模優勢奠定了基礎。”方文正說。

硅料生產形成規模效應後,成本降低。

在工業硅的生產成本中,電費是大頭,佔比高達4成。生產一噸工業硅,耗電約12000-13500度。

合盛的工廠選址落定新疆、雲南等西部地區。在新疆項目投建初期,合盛硅業自備電廠,通過電力併網進一步降低成本。

開源證券研報測算,對比行業平均水平,合盛硅業的電力成本低3000元/噸左右。

做了十多年工業硅生意的羅立國,想在光伏產業下游分一杯羹。

今年2月,合盛硅業拋出一紙公告,將耗資175億元在烏魯木齊投建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

羅立國的這個動作,或是爲了打造新增長點。

上述項目建設週期爲2022年5月至2025年5月,初期計劃自建電站消化部分產能。

“隨着產能釋放,公司可完善一體化產業鏈,充分發揮協同效應,確立成本優勢。”合盛硅業董祕龔吉平表示。

3

過剩風險

今年,一硅難求,新老玩家湧入上游,佈局原材料業務。

代表企業有硅片切片設備龍頭上機數控,其在2月下旬宣佈投資118億元建設工業硅項目,又在6月宣佈將花148億元建設單晶硅項目。

上機數控“自下而上”,與羅立國的打法相反。

方文正告訴《21CBR》記者,上游企業要想到下游掘金,挑戰很多。

“比如,多晶硅企業要想生產工業硅,只需要還原爐設備就可以了,生產工藝簡單。工業硅向下遊延伸,投資成本大概是幾億元/萬噸。”

言外之意,羅立國的這一步棋,風險不小。

光伏行業是一個週期性行業,逃不過市場熱潮——產能擴張——產能過剩——價格戰——重新洗牌的魔咒。

羅立國不能對“產能過剩”掉以輕心。

隆衆資訊調研報告顯示,今年1-10月,高品質多晶硅產量已達61.74萬噸,遠超21年全年產量。

該機構預測,年內高品質多晶硅產量將達80萬噸,可滿足約310GW左右組件生產,今年整個市場組件裝機需求是約250GW,遠超市場需求。

“硅料進入者衆多,年底或者明年初,硅料價格可能崩盤。”興儲世紀總裁助理劉繼茂向《21CBR》記者表示。

今年第三季度,合盛硅業淨利潤10億元,同比下降62%。財報解釋稱,業績下降是因爲工業硅銷量減少,有機硅售價下跌。

硅料價格下跌,給了合盛硅業當頭一擊。不過,這擋不住羅首富擴張產能,向光伏第一富發起衝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