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曉雲

未來,監管將重點關注假淨值化管理、隱性剛性兌付等問題,要求理財公司特別注重業務全生命週期,特別是投資交易環節的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1115日,上海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琦在“2022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當前資管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還很艱鉅。

他表示,資管行業作爲連接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和實體經濟投融資需求的一個有效橋樑,在實現居民財產保值增值、優化社會金融資源配置、助力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等諸多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資管行業實現了飛速發展。據統計,現在資管行業總規模已超過130萬億元,在金融脫虛向實、聚焦本源的前提下,各類資管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行業逐漸形成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劉琦從監管角度出發提三點看法。

一是資管行業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之本。資管行業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和本源,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通過提供具有更高適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賦能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各資管機構要發揮資金和專業優勢,通過資源配置引導加強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ESG責任投資和專精特新等領域的支持力度,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精準對接,加快推動國家戰略轉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唯有實體經濟平穩運行、持續向好,纔有資管行業行穩致遠、健康發展。

二是資管行業要鍛造“受人之託、代人理財之魂。資管機構從事資管業務,必須爲投資人利益行事,履行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義務。當前,居民財富增長伴生的財富管理需求與現有資管產品和服務供給之間仍存在不匹配、不平衡的情況:資管機構往往追求大而全而非小而美的差異化經營;各類機構面臨的市場準入要求不一致;理財公司權益類產品比重仍然較低;風險對沖工具運用不足,產品淨值表現受經濟波動影響大。這也反映出資管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還很艱鉅。

三是資管行業要恪守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之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自2018年資管新規發佈以來,資管行業多層嵌套、剛性兌付、違規資金池運作、異化爲信貸出表工具等現象的整改規範效果良好。大家可以看到,銀保監會近期陸續公佈了對部分理財公司和託管銀行的行政處罰案例,較爲典型的有同業理財和老產品規模反彈等問題,這反映出了其背後的業務管理粗放、專業能力有待提升、科技賦能欠缺等深層次問題。未來,監管將重點關注假淨值化管理、隱性剛性兌付等問題,要求理財公司特別注重業務全生命週期,特別是投資交易環節的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