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1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明顯優化,低碳工藝研發應用取得重要進展,重點品種單位產品能耗、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24%以上。“十五五”期間,有色金屬行業用能結構大幅改善,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30%以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確保2030年前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碳達峯。

從文件部署的重點任務來看,有色金屬行業需要在優化冶煉產能規模、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技術節能降碳、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建設綠色製造體系等五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堅持電解鋁產能總量約束

《實施方案》提出,以重點突破爲原則,強化全流程、全過程碳減排理念,緊盯能耗量大碳排放量大的大宗品種、冶煉等關鍵環節、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脆弱重點區域,精準施策突破碳達峯瓶頸問題。其中,冶煉是碳排放核心環節,約佔全行業碳排放總量的90%。而鋁是碳排放重點品種,碳排放佔全行業75%以上。

根據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我國有色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爲6.6億噸,約佔全國總排放量比重的5%,峯值預計達到7.5億噸。銅、鋁、鉛、鋅產量佔有色金屬行業總產量的97%,排放的二氧化碳佔有色金屬行業的95%以上。其中,電解鋁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爲5.5億噸,佔有色行業總排放的83.3%。

據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部門近年來聯合開展清理整頓電解鋁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關停、叫停大批違規建成、在建產能,堅持產能總量約束,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嚴控新增產能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成果。

《實施方案》也將“鞏固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成果”放在了重點任務中的首要位置。要求堅持電解鋁產能總量約束,嚴格執行產能置換辦法,研究差異化電解鋁產能減量置換政策。壓實地方政府、相關企業責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將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要內容。

同時,由於電解鋁行業的用能結構偏化石能源,60%以上產能採用燃煤自備電,產品碳排放強度遠高於國外使用清潔能源的同類型產品,用電導致的間接排放佔電解鋁碳排放量的85%,佔有色金屬行業排放總量的50%以上。《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有色金屬行業以氣代煤、以電代煤,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鼓勵電解鋁等企業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有序轉移,推動燃煤自備電向網電轉化,從源頭上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

中原證券研報分析,截至2021年底,我國電解鋁行業火電佔比爲82%,水電佔比提升至16%。未來隨着電解鋁行業產能置換的進程加快,用電結構中火電的佔比會進一步下降,水電等綠色產能的佔比將會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電解鋁企業主要分佈在山東、新疆等地。根據上海有色網數據,2021年我國電解鋁產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爲山東、新疆和內蒙古,電解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爲20.7%、15.8%和15.2%。早在《實施方案》印發之前,山東、河南、內蒙古等多地就已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嚴控新增電解鋁產能,新建電解鋁項目須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相較之下,雲南具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前期受益於當地政府的電價補貼政策,高耗能的電解鋁產線正逐步向雲南等西南地區轉移。截至2021年底,雲南擁有電解鋁合規產能約839.8萬噸。由於轉移的產能仍在逐步建設中,雲南產能利用率較低,僅爲61.4%,產量佔比居第四位。

除了電解鋁之外,《實施方案》還指出,銅、鉛、鋅、氧化鋁等品種也存在冶煉產能盲目擴張風險,工業硅、鎂等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亟待提升。對於消費需求增量有限的銅、鉛、鋅、氧化鋁等重點品種,強調防範冶煉產能無序擴張;對於消費潛力較大的工業硅、鎂等行業,強化政策引導,促進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發揮能耗、碳排放、環保等約束作用,通過提高新建和改擴建冶煉項目准入門檻,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由“以量謀大”向“以質圖強”轉變。

重點支持再生有色金屬產業

光大銀行宏觀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新基建正逐漸成爲我國擴投資、穩經濟的重要抓手,其中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特高壓、5G基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是有色金屬消費的重要領域。在踐行“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有色金屬行業減排壓力較大,而再生有色金屬的循環使用就可以減少原材料在開採與初次冶煉時的碳排放,未來前景可期。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分析,“十四五”期間,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規模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其中,國內消費將推動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等更新升級,促進舊產品循環利用,廢金屬蓄積量快速增長。同時,這也是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向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有望繼續保持較穩定的增長幅度。2021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首次突破1500萬噸。與原生金屬生產相比,2021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相當於節能3317萬噸標煤。

《實施方案》也在建設有色金屬行業綠色製造體系的重點任務中,首先提出要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充分挖掘“城市礦山”資源價值,利用再生有色金屬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點,在滿足終端消費的前提下,通過替代原生冶煉產品降低碳排放。到2025年再生銅、再生鋁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24%以上。

以鋁行業爲例,再生鋁單位產品能耗、碳排放分別爲電解鋁的5%、2%,且隨着我國廢鋁快速回收期臨近及廢鋁進口標準逐步完善,再生鋁產量及消費佔比將穩步增長,按照2025年再生鋁產量1150萬噸測算,將有效減少碳排放1億噸以上。

目前,已有部分地區和企業率先形成了再生金屬的優勢產能。據再生金屬分會統計,江西佔全國再生銅產能的30%以上;河南、廣東、江蘇、重慶、山東五省市佔全國再生鋁產能的60%以上;安徽、河南、江蘇、江西、內蒙古五省區廢鉛蓄電池處理能力佔全國處理總量的60%。

目前,中鋁集團、中信集團等中央企業已經把發展再生有色金屬上升到集團戰略統籌規劃的地位,中國五礦集團的國際再生銅鋁原料貿易業務已經成熟;豫光金鉛、萬洋、金利等鉛冶煉企業以及天能、駱駝、理士、超威等電池生產企業從事再生鉛生產,上下游企業已形成緊密的協作關係。

同時,爲進一步保障有色金屬行業如期碳達峯,《實施方案》提出,將鼓勵社會資本設立有色金屬行業低碳發展相關的股權投資基金,推動綠色低碳項目落地。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健全企業碳排放報告與信息披露制度,鼓勵重點企業編制低碳發展報告,完善碳排放信用監管機制。

(作者:繳翼飛 編輯:李博)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