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月樓市繼續探底,政策發力有望推動行業“軟着陸”

10月全國樓市熱度繼續探底。國家統計局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分別有58個和62個,分別比上月增加4個和1個,數量均續創年內新高。

其中,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在連續兩個月持平後開始轉跌,新房價格則連續兩個月下降。數據顯示,10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1%,降幅與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爲下降0.3%。

四個一線城市中,10月,北京二手房價格環比逆勢上漲0.1%;上海下跌0.4%,爲今年以來首次下跌;廣州、深圳分別下跌0.7%和0.2%。

二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3%和0.5%,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1和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4%和0.5%,降幅均與上月相同。

“10月房價最值得關注的是一線城市二手房、新房價格(環比)出現了全面下降,這是最近多年來的第一次,代表了整體樓市已經全面入冬。”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Wind數據顯示,上次一線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價格兩者環比雙雙下跌是在2018年9月。

他認爲,市場繼續下行的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市場擔憂繼續出現新房“爛尾”的現象,購房者越來越謹慎;二是10月仍有開發商“暴雷”的消息傳出,進一步打擊購房者信心;三是一線城市沒有明顯的寬鬆政策,而二、三線城市購房者對寬鬆政策已有所免疫;四是全國多地疫情再次出現反覆。

從國家統計局週二公佈的開發投資和銷售數據來看,10月房地產市場繼續探底的特徵也十分明顯。1-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8.8%,連續七個月負增長,降幅比1-9月擴大0.8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跌22.3%,比1-9月擴大了0.1個百分點,降幅連續兩個月收窄後再次擴大。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當前樓市的“溫度”已降至歷史性低點,其中,新開工面積下滑的幅度尤其明顯,1-10月同比下降37.8%,這是市場信心不足、開發節奏放緩以及房企資金鍊緊張的直接體現。

爲改善市場預期,防止風險進一步蔓延,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推出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16條金融舉措,內容從提高供給端的融資支持到降低需求端的購房成本等不一而足。這一舉措被市場認爲是“救市”的重磅信號。

相關閱讀:16條金融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底就在當下?

房企資金鍊緊張、債務暴雷是此輪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16條”的一大重點舉措即是提高對房企的融資支持。政策明確,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房地產企業一視同仁,從信貸、信託、資產管理、債券等全渠道穩定地產融資。加之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近期推進的“第二支箭”——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業內人士預計房企後續的項目交付和資金壓力將得到有效緩解。

中國人民銀行原參事盛松成撰文就此指出,央行等推出的支持房企融資等16條金融舉措有望推動房地產行業“軟着陸”。他表示,儘管我國新房市場規模已經到頂,相關政策效果較難與以往相持平,但這些措施非常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通過“以時間換空間”,隨着此次政策推動房企經營恢復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風險化解,金融機構面臨的真實風險也將逐漸消退,最終平穩度過房地產行業調整期。

展望後市,貝殼研究院市場分析師劉麗傑指出,市場預期和銷售量是價格的先行指標,先行指標改善之前,價格走勢將持續承壓。未來價格走勢的改善有待各項支持政策的落地,特別是要加大對改善換房需求的支持,纔能有效激活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的入市,帶動成交量增長。

張大偉表示,當下樓市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信心不足,三四線城市有關“保交樓”落地措施依然不足,而一二線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入市依然較難。短期來看,四季度房地產市場將依然在低谷徘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