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儲能成爲中外家電企業熱門的投資新方向。繼創維之後,TCL、康佳今年也相繼涉足戶用光伏市場,TCL還延伸到上游硅料領域,而康佳則投資了光伏玻璃項目。格力、美的在儲能領域的業務持續推進。

家電是用能“大戶”,如何形成新能源、儲能、節能的產業鏈,打造綠色智能家居是行業努力的目標。但是,從三季報的數據看,光伏、儲能業務並不能在短期內爲家電企業“下金蛋”,目前尚在培育過程中。

跨國公司也躍躍欲試。松下最近在第五屆“進博會”展示了在中國市場氫能業務的新進展,還在佛山建設了“氫能進萬家”的智慧能源示範社區項目,將氫燃料電池應用其中,如何形成可行的商業方案還在探索中。

彩電企業競進光伏產業

在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牽引下,光伏、儲能成爲家電企業多元化的熱門選擇。不過,它們切入的方式不盡相同。創維、TCL、康佳等彩電企業憑藉品牌、下沉渠道和售後服務網絡,先後切入戶用光伏領域,TCL、康佳還涉足了上游的硅料、光伏玻璃等環節;格力、美的等空調龍頭,則對儲能業務情有獨鍾。

兩年前開始涉足農村戶用光伏業務的創維集團(00751.HK),已經嚐到了甜頭。2022年截至9月30日,創維集團新能源業務收入達78.2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1.9億元,同比增長257.1%,已運營的家庭戶用光伏電站新增超過10萬座,累計併網運營15萬座。

“十四五”期間,中國太陽能發電量將翻倍增長,戶用分佈式光伏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機遇。創維集團以戶用光伏爲開端,以能源物聯網爲依託,搭建分佈式光伏電站全流程資產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平臺;自主研發智能運維繫統,可實現戶用光伏電站實時數字化管理。

創維集團的創始人、大股東黃宏生曾公開表示,創維品牌之下有四大業務,一是彩電、白家電,二是酷開系統平臺,三是戶用光伏業務,四是新能源汽車。顯然,創維的戶用光伏業務,未來將可以爲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持續提供綠色能源,形成良性循環。

TCL科技(000100.SZ)兩年前收購中環股份(002129.SZ,已更名爲TCL中環),切入上游的光伏材料領域。2022年前三季,TCL中環實現營收498.4億元、同比增長71.35%,淨利潤50億元、同比增長80.68%,成爲TCL科技的增長點;單晶硅產能提至128GW,還與合作伙伴投資並開建10萬噸顆粒硅、硅基材料項目及1萬噸電子級多晶硅項目。

作爲TCL科技的兄弟企業,TCL電子(01070.HK)2022年二季度也正式切入到下游的戶用光伏領域,今年上半年光伏業務收入達1.7億港元,3個月簽約1600多戶。TCL相關人士表示,全球能源緊張,主要經濟體加大對光伏能源扶持力度,預計2021-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裝機複合增速可達30%,但是目前競爭格局尚不集中,因此蘊藏機會。

今後,TCL中環(有晶體、晶片、組件)、TCL電子(有品牌、下沉渠道和售後體系)、TCL金融將聯動發展,第一步從戶用光伏拓展到工商分佈式光伏業務,第二步佈局重點海外國家,第三步想躋身國內分佈式光伏第一梯隊、成爲全球光伏市場重要參與者。

深康佳(000016.SZ,簡稱康佳)去年已涉足光伏玻璃生產。今年8月,又與貴州省凱里市簽約,投資建設光伏玻璃輕質面板生產線及相關設施生產基地;9月,與晟高能源達成戰略合作,將合力開拓國內光儲分佈式業務;10月,全資子公司與浙江禾邁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康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康佳董祕吳勇軍11月9日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目前康佳正在依託光伏玻璃等項目,積極通過多種方式向光伏產業上游、下游拓展。

空調龍頭鎖定儲能業務

空調是能耗大戶,儲能技術可爲用戶節省能源,吸引空調龍頭格力、美的紛至沓來。

格力電器(000651.SZ)去年收購了銀隆新能源(已更名爲格力鈦新能源)。格力鈦打造鈦酸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兩條技術路線,爲儲能領域和動力電池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據格力電器2022年半年報,格力鈦電池儲能系統今年上半年已拓展了四個應用領域:一是光儲充商業應用,滿足電網擴容需求;二是高海拔、超低溫地區的通信基站儲能;三是新能源電網調頻、穩壓儲能的細分市場;四是特殊應用場景的充電樁擴容等。同時,格力電器還在發展光伏(儲)空調板塊業務,包括光伏儲直流空調系統等。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綠色能源業務收入19.26億元,同比增長131.57%。

美的集團(000333.SZ)近年也收購了合康新能(300048.SZ)。2022年9月,合康新能發佈了一系列光伏、儲能產品。當時,合康新能的董祕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合康新能在新能源領域包括戶用儲能、工商業側及發電側儲能及低碳智能微電網解決方案等業務。產品包括工商業集裝箱式一體化儲能產品和戶用儲能產品等。

備受矚目的是,2022年8月,美的集團正式聘任衛昶爲CTO(首席技術官)。衛昶曾任職GE全球研發中心技術總監兼任大中華區水處理產品總經理,自2014年起任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衛昶曾創建神華光伏公司,還曾提出氫能儲能是投資熱點。在衛昶加盟美的集團後,美的集團後續在光伏、氫能儲能領域的動向值得關注。

長虹也在儲能領域發力。11月16日,長虹鈉離子電池在第十屆科博會亮相。長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未來廣闊的儲能應用場景,長虹開發了以有機小分子爲正極,鉍鈉合金爲負極的新型鈉離子電池體系。同步亮相的還有電動工具用圓柱型鈉離子電池等。

松下在電池、儲能領域積累已久。它本月在2022“進博會”上展示了在中國市場氫能業務的新進展,展出了在佛山建設“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範社區項目的情況,氫燃料電池已應用其中;還與中集安瑞科一起發佈了搭載松下氫燃料電池的集裝箱系統集成方案。

松下控股株式會社集團代表董事、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今年10月31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潛力巨大。預計中國在氫能利用方面,在車載領域會領先一些,在家用領域還不會發展那麼快。松下在無錫電池工廠通過實證實驗,想了解氫能在中國家庭、商業設施、工廠當中,未來的運用前景有多大。

短期內“下金蛋”並不現實

天風證券今年8月的研報認爲,家電企業跨行業轉向、搶攻光伏賽道,具備合理性。一方面,佈局光伏產業能滿足家電企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低能耗產品有望在未來成爲新一輪家電行業變革方向;另一方面,佈局光伏產業有望爲企業帶來新增長點,帶動規模效應。同時,光伏市場涉及到大規模製造、零售和服務,且在用能側與家電行業有所相同,而家電龍頭企業擁有分散在全國及全球市場的營銷、物流、服務網絡,疊加發展多年形成的品牌口碑,有望在“家電+光伏”結合的進程中找到打通用戶資源的突破口。

不過,目前從家電上市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業績看,前景看好的光伏產業,競爭日益激烈,不一定短期內能帶來豐厚利潤。隨着玩家越來越多,市場正從“藍海”變“紅海”,家電企業如何在光伏、儲能領域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力,實現與原有家電業務的協同,仍是挑戰。

合康新能2022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合康新能實現營收9.72億元、同比增長5.2%,歸母淨利潤167.77萬元、同比下降96.09%。今年上半年,合康新能的營收同比基本持平,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八成。它在2022年半年報中解釋稱,受到經濟下行、大宗材料價格維持高位的影響,產品毛利下滑;新開展了新能源儲能業務,導致整體毛利率相比去年從34.18%下降到25.77%。

創維集團的2022年三季報也透露,由於新能源業務正處於高速增長期,其毛利率較創維集團其他板塊低,其銷售同比大幅增長的同時也使集團整體毛利率稍爲下跌。

格力鈦的前身銀隆新能源,原來曾謀劃IPO,後來暫停上市進程。去年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時曾披露,銀隆仍處於虧損狀態。

松下在日本進行氫能技術研發已20多年,其在中國的氫能業務還在探索商業模式。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儘管光伏、儲能與智能家電有關聯性,但是要讓光伏、儲能業務成爲“下金蛋的雞”,還有一個培育過程,過程中的優勝劣汰仍不可避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