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大學99項科技成果參展高交會,校長毛軍發稱要再培養出10位“馬化騰”

“希望到本世紀中葉再能夠培養出10位馬化騰量級的傑出校友、產生3項左右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爲深圳建設中國‘硅谷’發揮類似斯坦福的作用。”深圳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分享了他對深圳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特別”要求。

11月15日上午,第二十四屆高交會暨2022西麗湖論壇在深圳大學城國際會議中心正式開幕,深圳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等教育發展思考”爲主題發表演講。

毛軍發表示,未來,要以全球視野,大國格局,紮根本土,構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一流大學。深圳大學將繼續紮根“雙區”,奉獻“雙區”,加快創建與“雙區”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大學,以“深大貢獻”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也是一流城市的名片。今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一流人才培養應“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指出,廣東教育必須高起點調整優化資源佈局結構,爲實現全省及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提供充足的人才、智力、科技和文化支撐。

在深圳市層面,今年6月發佈的《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亦強調,要加快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爲產業集羣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根據科睿唯安2022年5月12日最新的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顯示,深圳大學ESI“工程學”學科以全球第177名排位,成功進入全球排名前1‰。這是深圳本土高校第一個ESI全球前1‰學科。

事實上,深圳本土高校建設發展不過40年。1983年,深圳大學迎來首批本科生,開啓了深圳高等教育的序章。要知道,在2000年以前,整個深圳的高校纔不過4所。2011 年來,深圳高等教育開始加速,幾乎以一年一所的速度建高校。截至目前,深圳共有普通高等學校14所,在校學生14.52萬人。

深圳已明確提出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最大程度貢獻深圳力量。爲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提升基礎科研水平,持續發揮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整體效應。

當前,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下稱“科教城”)已形成大學城等六大創新集羣,吸引集聚了35名全職院士、4900名高層次人才,有7所高校單位和超過8.6萬名在校師生,爲企業創新成果轉化提供基礎。

科教城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北部,規劃面積69.8平方公里,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高地的核心載體、部省市共建的重大創新平臺。

截至2022年10月,科教城已擁有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7所高校,同時,香港大學擬在深圳設立校區,已選址科教城石壁龍片區。

另外,科教城還集聚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算深圳中心、深圳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9家諾獎科學家實驗室等高層次創新平臺,初步形成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條和各類創新載體良性互動的融合創新體系。

在本屆高交會上,由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教授孟慶虎擔任首席科學家的科創企業元化智能展示出一款骨科手術輔助機器人,反響熱烈。

而深圳大學作爲高交會常客,今年帶來了99項參展項目,涉及生物醫藥、安全節能環保、新材料技術、智能終端與傳感器等六大領域。

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記者在深圳大學的展區看到,展區設置了“創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概念驗證科研成果展”和“創新創業成果展”三大板塊,展示了深圳大學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不同產業化階段的代表性成果。

來自深圳大學物理光電工程學院的張晗老師介紹了一款全自動污水新冠病毒監測機器人,產品準確度高、適應性廣,可檢測多種水體病毒;材料學院的向雄志老師介紹了銀納米線及其新型應用材料,極大地降低了製備銀納米線的成本,爲其廣泛且大批量應用提供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