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攜手應對挑戰 加快經濟復甦——亞太經濟體盼亞太經合組織爲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

新華社曼谷11月17日電 (國際觀察)攜手應對挑戰 加快經濟復甦——亞太經濟體盼亞太經合組織爲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

新華社記者王亞光 毛鵬飛

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定於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會議將聚焦發展、合作和亞太自貿區建設。本次會議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領導人四年來首次線下聚首,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當前,亞太經濟體正面臨新冠疫情、高通脹、全球金融環境收緊、地緣政治緊張以及氣候變化等諸多共同挑戰,各方期待通過亞太經合組織平臺凝聚共識,深化合作,促進經濟復甦,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爲亞太乃至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倡導開放包容

開放是亞太合作的生命線。作爲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亞太經合組織自成立以來,領風氣之先,堅持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理事會主席江蓋·天努庫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總人口超過世界的三分之一,貢獻了全球約60%的國內生產總值,“如果每一個經濟體都能合作開展貿易,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能量”。

今年會議主題是“開放、聯通、平衡”。對此,江蓋表示,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持續存在,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應堅持開放和包容原則,避免政治干擾,促進自由貿易和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在內的互聯互通。

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議程也備受關注。2022年亞太經合組織高官會主席他尼·通帕迪表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亞太自貿區建設將爲各經濟體帶來重大利好。

攜手共迎挑戰

新冠疫情的暴發重創世界經濟,也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造成負面影響。在應對疫情的同時,如何借“重啓”經濟的機會建立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是包括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在內各方的共同願望,也需各方共同努力。

“疫情讓我們更加註重數字化轉型,也讓我們看到數字化對於推動貿易便利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亞太經合組織祕書處執行主任麗貝卡·瑪利亞說,期待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進一步加強數字化和創新方面的投入,深化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供應鏈韌性不斷加強。

據江蓋介紹,泰方作爲輪值主席將向會議提交三個緊急議題——應對通貨膨脹、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這些都是當前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江蓋說,希望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合力解決這些挑戰。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澳大利亞亞太經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克雷格·埃默森認爲,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迫切需要疏通供應鏈,“儘早修復供應鏈受阻問題有助於緩解通脹壓力”。

他尼表示,希望泰國提議的生物經濟、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模式的曼谷目標能獲得通過,這將有助於亞太經合組織邁向“強勁、平衡以及具有可持續性、包容性和有韌性的未來”。

期待中國聲音

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經濟合作平臺。中國加入這一組織31年來,始終倡導開放的地區主義,爲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引領經濟全球化發揮積極作用。中方多次闡述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面對各種複雜挑戰,各方普遍期待中國方案爲亞太地區合作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宋立剛說,當前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都增長乏力,通脹壓力很大,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大,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爲世界經濟復甦釋放了積極信號。

在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許慶琦看來,中國成功消除絕對貧窮,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是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先者,可以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向清潔能源轉變,爲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作出巨大貢獻。

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委員會前執行董事、新西蘭國際貿易論壇執行董事斯蒂芬·雅各比說,中國通過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實施,以及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增強了亞太區域的一體化和包容性。“我們期待合作能夠繼續,中國繼續擴大開放,共同解決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問題,惠及全球。”

泰國外交部國際經濟事務司司長奇猜表示,“中國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在這個時間點,我們需要中國在亞太、在全球引領這一進程。”(參與記者:郝亞琳、王琪、李曉渝、嶽東興、白旭、汪藝、盧懷謙、陳正安、宋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