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a最近剛搬了家,離公司更近了,打算買個兩輪的電動車,上下班比較方便。

做了一個星期的攻略,看來看去,還是無法下定決心,“好看的太貴,價格合適的又覺得不好看,既好看,價格又合適的好難找,太糟心了。”Alva無奈說道。

Alva在選貴的好看的還是選便宜大衆的之間犯了難。

後疫情時代,消費者購物開始趨於性價比,這在小牛電動的財報上也能看到端倪。

8月15日,小牛電動發佈2022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小牛電動營收與淨利潤均出現下滑。

對於此現象,小牛電動CEO李彥在評價公司二季報時坦承:“我們第二季度的業績喜憂參半。在中國市場,我們的銷售受到嚴重打擊,產品開發因疫情而中斷。”

但小牛電動業績的頹勢,全都是疫情帶來的嗎?

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小牛電動共售出20.89萬輛車子,其中包括電動摩托車、電動助力車、電動自行車和兩輪滑板車,銷量同比下滑17.4%。在“大本營”中國市場,小牛電動實現銷售18.03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26.7%。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小牛電動在銷量方面首次出現單季下滑。

與此同時,小牛電動近期也調低2022年全年銷量目標至100萬-120萬輛,這一數字相比2021年年末的公司預測值下降了50萬輛。

回顧以往數據可以發現,小牛電動二季度銷量的下滑確實是首次,但業績下滑卻並非首次。

據小牛電動此前的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電動的淨利潤爲4800萬元,同比降幅爲18.21%。

進入2022年,小牛電動的頹勢更加明顯,有數據顯示,首季營收同比增幅僅爲5.14%,呈現個位數增長。對比以往的數據可以看出,小牛電動季度增幅最差時也在20%以上(除2020Q1),並且同期淨虧損接近3000萬元,同比大幅擴大450.4%;二季度收入8.276億元,同比下降12.4%,淨利潤1440萬元,同比下降84.3%。自此,該公司單季淨利潤已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滑。

雖然今年二季度國內疫情反覆,部分城市先後出現過數日的停擺,消費者購物意願下降,物流受阻,這些問題是各企業今年受到困擾的既定事實,但同樣做爲國內的電動車企業愛瑪和雅迪,並未受到如此大的影響。

愛瑪科技(603529.SH)半年報顯示,期內營業收入94.38億元,同比增長29.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6.90億元,同比增長119.79%。雅迪控股上半年實現營收140.5億元,同比增長13.54%,淨利潤爲8.99億元,同比增長52.59%。

收入與淨利潤下滑放在任何一個企業身上都是“慘不忍睹”的,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小牛電動的股價開始連連下跌。

“黑科技、時尚個性、創始人是天才少年、創立4年即敲鐘納斯達克”,是小牛電動昔日的亮眼標籤。

自2014年小牛電動以顛覆者的形象闖入兩輪電動車賽道,高價位、智能化、鋰電池、新花樣等元素一直是其在兩輪電動自行車市場中的明顯特徵。

小牛電動自成立後一直將車輛裝配鋰電池作爲自身的一大賣點。

然而,近兩年,鈷、鋰、鎳等鋰電材料的價格持續上漲,鋰電池在成本端不斷承壓。

今年上半年,本就定價不低的小牛電動進行了一輪提價,彼時公告稱,受上游鋰電等原材料大漲,公司將於4月1日起對全系鋰電產品零售指導價進行一次上調,漲價幅度在200-1000元不等。

財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小牛兩輪電動自行車的單價則上漲了7.5%。但從市場層面的體驗顯示,很多小牛電動的熱門車型,實際漲價或超過10%。

價格提升並沒有給小牛電動帶來更多的利潤,到了二季度後,小牛電動的毛利率達到20.3%,雖略有提高,但同比仍下降近10%。

毛利率沒有太大提升,反而使庫存增長速度超乎以往。

2022年二季報顯示,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這半年裏,小牛電動的庫存是4.72億元左右,而年初這個數字差不多是在2.7億元,增長近50%。一季報時庫存是3.459億元,二季度庫存增加了1.26億元,增加比例36.46%。與去年同期相比,庫存增加超過123%。

毛利率下滑,庫存高企,銷量下降,小牛電動提價之後,是否也帶來了負面作用?

小牛電動曾憑藉鋰電池和智能化,在原本擁擠的兩輪電動車市場開闢出新賽道,塑造出國內中高端智能兩輪電動車開創者的品牌形象。

黑科技一直是小牛電動賣點,希望能通過科技、品牌和設計的加持,拿下個性化的小衆市場,實現單價和銷量逐漸提升。

然而小牛電動實行的卻是重營銷輕研發的發展策略。

根據財報顯示,2022Q1與Q2,小牛電動的銷售費用分別爲0.70億元與0.93億元,而當期毛利分別爲1.10億元與1.68億元,銷售費用基本佔當期毛利的一半之多。而同期研發費用分別僅爲0.42億元與0.44億元,特別是在2022Q2,研發費用中需要再扣除股份制薪酬700萬元與增加的股份制補償費用270萬元,即當季真正用於研發的金額僅爲0.34億元左右。

在如此看重的智能化上,小牛電動難道不捨得花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艾瑞諮詢指出,目前,兩輪電動車低價格段車型比較集中,以傳統品牌爲主,低端經濟車型、性價比車型、性能車型常常是傳統品牌的熱銷主力車型。

小牛電動在銷量上本就與傳統品牌相差甚遠,現在高端定位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大的衝擊。

隨着兩輪電動車的智能化發展,雅迪、愛瑪、新日和臺鈴爲代表的傳統兩輪電動車變得越發強勢,不斷往高端產品上發力。

如在動力電池上,雅迪、愛瑪也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高端車型上裝配鋰電池。

此外,雅迪藏着更大的野心,整合上游供應鏈降低成本,收購固定電池供應商南都電源的兩家子公司70%的股權,合力研發石墨烯電池。如果石墨烯電池能兼顧低成本和高性能優勢,將可能對鋰電池造成顛覆式打擊。

雖然爲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小牛電動也推出低價產品、將門店下沉至低線城市,開始與傳統兩輪電動車企業發生着“貼身肉搏”式的競爭。

但目前在線下渠道方面,小牛電動顯然不佔優勢。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雅迪以超2.8萬家的線下門店數領跑行業,愛瑪有超2萬家,新日約爲1.2萬家,小牛電動的全國門店數則僅有3000多家。

在線下渠道上處於劣勢也使小牛電動需要付出更大的營銷代價,如2021年上半年,小牛電動的銷售費用率爲9.54%,這一數字高於雅迪的4.89%和愛瑪的3.32%。

顯然,與雅迪、愛瑪等企業在線下門店數量上的巨大差距,會使小牛電動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的銷售費用率。

因此,小牛電動目前似乎陷入兩難的困境,向上是自己的高端產品基本盤,傳統品牌紛紛開始發力,擠壓了原本的生存空間;向下進軍下沉市場,產品上本不佔優勢又要面臨與傳統企業的肉搏,且這一做法是否會影響小牛的獨特性,影響品牌的溢價,都還未可知。

選來選去,很多像Alva一樣的顧客,最終會選擇性價比高的電動車,“畢竟這只是通勤的一種選擇,還是務實一點比較好”Alva如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