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價格與國際大豆價格高度關聯,積極探索豆粕減量替代的技術模式,加快向精準配方、精準飼餵的科學養殖方式轉型,就成了國內養殖業與飼料行業的大勢所趨。

今年以來,飼料出廠報價已累計上調12次,一路上漲的飼料價格持續創歷史新高。這背後是飼料原料玉米、豆粕的價格走高,而這又是國內外糧食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

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直接影響着飼料與養殖行業。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優化飼料配方,對飼料原料減量替代,將會發揮一定作用。但要真正降低飼料需求,最重要的還是要從養殖端入手。比如,通過培育優良品種,提高飼料利用率;科學養殖,減少階段性的壓欄、淘汰;適當提升禽類養殖規模,有利於減少飼料需求總量,畢竟禽類的料肉比效率顯著高於生豬

豆粕、玉米價格創出歷史新高

由於飼料出廠價漲勢連續,2022年1月初,生豬、肉雞的配合飼料批發價格分別爲3.65元/公斤、3.55元/公斤。至11月中,二者的價格分別漲至4.1元/公斤、4.1元/公斤,漲幅分別爲12.3%、15.5%。

將時間軸拉長來看,今年的飼料價格已經是最近12年的歷史新高。2010年初,生豬、肉雞的配合飼料批發價格分別爲2.76元/公斤、2.88元/公斤。這意味着,12年來,二者漲幅已分別達到48.6%、42.4%。

飼料價格邁上如今歷史高位,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的。在此之前,雖然也有漲跌波動,但振幅不大。在此之後,飼料價格開始突破性上漲。其中,2020年四季度漲幅擴大。

這一階段主要是受玉米價格上漲推動。在玉米之後,豆粕、小麥也開始接力。2021年末,豆粕、小麥相繼價格大漲,小麥價格超過玉米,不再具有飼用優勢,玉米價格維持高位。這使得飼料價格再度開啓上漲走勢。

2022年,飼料價格的上漲頻次、幅度明顯加大。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飼料廠不斷上調飼料出廠報價,前半年主要是成本驅動,後半年是除了成本上漲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需求拉動。

今年以來,國際局勢動盪率先催動糧食市場價格大幅漲跌。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趙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用於生產豆粕的大豆主要來自巴西、美國,佔大豆進口總量95%以上,受國際大豆市場的影響非常大。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稱,玉米價格本就高位盤整,今年以來只是小幅上漲。受國際市場影響,大豆價格在短短一週多就上漲近1000元/噸,飼料企業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壓力。然而,同期的生豬及禽類養殖虧損嚴重,飼料成本無法向下順暢傳導,即便上調了飼料出廠價格,飼料廠仍無法完全覆蓋原料上漲成本。

從4月開始,國際炒作因素暫時告一段落,豆粕價格回落。6月以後,玉米現貨價格也出現回落,並持續到7月。這一時期,飼料行業普遍累計下調3次出廠價格。進入7月,受供給減少、需求增加的影響,豆粕價格開始迅速上漲。

趙霞稱,受不利天氣影響,全球2021/22年度大豆減產約3%,短期來看,全球仍維持供需緊平衡狀態。今年玉米生產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2022/23年度,全球玉米產量預計同比降4.0%,期末庫存量同比減1.9%,供需偏緊。

除此以外,國家在2016-2020年大量拍賣玉米後,玉米儲備庫存下降。再加上市場對國內今年玉米產量出現分歧,玉米價格表現強勢。今年10月,全國玉米價格刷新2021年2-3月創下的歷史高價(2850元/噸)。

從需求側來看,豬價回暖,出現生豬延後出欄,大豬比例高,飼料需求旺盛。

林國發提到,這些因素促使豆粕價格快速上漲,站上歷史高位,同時玉米價格也創出歷史新高,且形成較強上漲預期。由於豬價盈利預期明顯,飼料漲價能夠向下傳導,飼料出廠價格也就再次上調。

此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接受第一財經採訪表示,大豆價格快速上漲,玉米價格波動上漲,一定會對飼料價格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肉蛋奶生產成本。最近一輪豬價上漲,主要原因是供不足需,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飼料價格上漲較多。

持續推動玉米豆粕減量替代

隨着養殖規模化水平提高,近20年來,工業飼料消耗量以年均6.9%的速度遞增。

據農業主管部門初步預測,到2030年,飼料糧消費需求還將增加。由於豆粕價格與國際大豆價格高度關聯,積極探索豆粕減量替代的技術模式,加快向精準配方、精準飼餵的科學養殖方式轉型,就成了國內養殖業與飼料行業的大勢所趨。

今年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工作推進視頻會,會議指出,豆粕減量替代既是應對外部供應不確定性的被動選擇,更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作爲,對於養殖者節本、飼料生產者節料、全行業增效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提效、開源、增草,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多措並舉促節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