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儲滿了,但歐洲還不能就此鬆一口氣。

根據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的數據,截至本週二(15日),歐盟天然氣儲存設施的填充水平達95.46%。其中,德國、法國和丹麥的儲氣水平超過99%,比利時已達100%。

隨着冬天的到來,歐洲能否鬆口氣?

歐洲最大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商Engie首席執行官麥格雷戈(Catherine MacGregor)在17日的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請不要放下心來”。

她稱,儘管近期的天然氣供應安全得到保障,但人們並不應該放鬆警惕。一方面,現在的選項比以前少得多,能源的可負擔性和價格方面的波動性很難下降。另一方面,對於天然氣的實際供應,歐洲也需要繼續保持謹慎樂觀。

“我們必須把歐洲看成是一個相當完善的一體化市場。考慮到天然氣和電力之間的對應關係,電力系統正處於緊張狀態。比如,核電站的可用性受到了乾旱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審視能源系統,確保能源效率真正夠強。”她說。

未來的能源組合仍離不開天然氣

麥格雷戈說,從這場能源危機開始,供應安全就成爲歐洲面臨的巨大挑戰。從供應角度來看,今年冬天前,歐洲的準備良好,天然氣儲存水平接近100%。歐洲需要利用所有的多樣化選擇,確保基礎設施發揮其最大的能力。

“比如說,浮動存儲再氣化裝置(FSRU)已經被啓用(注:FSRU是一種可以在船上運輸、存儲和再氣化液化天然氣的浮動船隻,能夠向沒有陸上再氣化終端的目的地運輸和交付天然氣),其中一些已經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運行起來。所以,即使是基礎設施這樣相當長期的項目,也能夠迅速地發揮作用。這也是我們希望歐洲國家能夠在明年冬天做到的事情。”麥格雷戈說。

麥格雷戈強調,她認爲天然氣在未來的能源組合中將繼續承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解釋稱:“如果沒有天然氣,我們將需要大規模地投資基礎設施。我不知道一些重工業在沒有天然氣的情況下,你將如何使它們脫碳。當然,你必須使天然氣去碳化,這也是一個巨大機會。”

麥格雷戈稱:“如果把眼光放遠一點,超越目前的危機來看,如果我們做得對,這將是歐洲的一個機會,以加速能源轉型,大規模發展新能源,增強廉價的可再生能源安裝能力,獲得能源主權和所需的獨立性。”

麥格雷戈補充稱,在市場設計方面,政策的可預見性非常重要。她稱,近期,法國開始向德國輸送天然氣,法國的電力出口也比較常見。因此,保持市場的一體化非常重要,這能賦予更多彈性。

天然氣生產國對現狀並不滿意

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史林斯塔德(Yngve Slyngstad)則表示,歐洲能源危機的發生源於其能源進口的結構性問題。爲了解決這一難題,歐洲已經開始建設浮動碼頭來接收液化天然氣。

在被問到誰將從這場危機中受益時,史林斯塔德表示:“天然氣生產國並不滿意於這種情況。能源價格的波動不利於系統的穩定和長期規劃。我認爲我們在歐洲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由於市場價格波動太大導致)長期合同太少。”

史林斯塔德認爲,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理解的是,這是很難簽署一份二三十年的液化天然氣合同的時機。但除非擁有長期的價格保障,否則一些新項目不會啓動。

“如果價格的波動性下降,系統的穩定性提高,這對每一方都是有好處的。這已經對歐洲工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天然氣的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用於工業,而這一比例下降了20%。因此,工業活動受到了直接打擊。”史林斯塔德說。

麥格雷戈也表示,歐洲工業客戶的短期情緒充滿擔憂。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五倍。這對於其工業客戶來說顯然是缺乏競爭力的來源之一。

“解決方案是存在的,比如提高能源效率。分散式發電、區域供熱、區域供冷、分佈式能源網絡、就地公用設施(on-site utilities)都是我們可以提供的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麥格雷戈說,這一步還必須與靈活性資產相結合,其方式可以是能源存儲,也可以是低碳的天然氣資產。

“在天然氣的去碳化方面,生物甲烷是歐洲的一個巨大機會。歐洲已經提出了2030年目標,僅沼氣一項就有350億立方米的目標。法國也正在爲此做出貢獻。”她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