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富達國際和螞蟻財富近日發佈了2022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今年養老第三支柱政策落地之際,受訪者的養老規劃意識和行爲都呈現積極改善,不僅開啓養老儲蓄的平均年齡顯著降低,且用於養老投資的收入佔比也逐年提升。

同時,報告顯示人們退休後的養老投資知識和產品選擇都較匱乏。業內人士建議,養老投資需覆蓋全生命週期,不僅投資者要樹立更加可持續的養老理念,專業養老金機構也應爲不同年齡階段的羣體,包括退休後的羣體,提供符合需求的養老投資解決方案。

從儲蓄養老向投資養老轉變

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標誌着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11月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意味着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實質性推動落地階段。

“在養老第三支柱落地之際,我們關注到,人們的自主養老意識和行爲都呈現積極信號。”富達國際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叢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於2018至2022年期間調查訪問人數累計超過17萬,2022年受訪人數超過1萬。

今年的報告顯示,首先,受訪者的養老投資意識不斷增強,開啓養老儲蓄的平均年齡顯著降低,由2021年的38歲降到2022年的35歲;將長期投資作爲養老首選方式的受訪者亦明顯提升。

其次,受訪者用於養老投資的收入佔比正逐年提升,由2018年的21%上升至2022年的27%,提升比例爲6%。

“6%的提升比例並不少。從今年的報告看,18歲至34歲的年輕一代平均每個月用於養老的金額有1940元,35歲及以上的人羣平均每個月用於養老的金額則達到1980元。”叢黎說。

再次,民衆的觀念開始從儲蓄養老逐漸向投資養老轉變。認同長期投資理念並將其作爲養老首選投資方式的受訪者比例從去年的10%上升至15%。

“可持續養老”需進一步推動

在諸多養老投資產品中,養老目標基金逐漸成爲個人養老理財的重要選擇之一。

“在已經持有養老目標基金的受訪者中,有37%表示願意在退休後持續持有,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叢黎說。

不過,退休後的養老投資對於大多數人仍然是個較爲陌生的領域。報告顯示,受訪者預計在退休後,主要的收入和投資皆以現金和基本養老保險爲主:收入來源首兩位來自於基本養老保險和現金存款,佔比近六成;對於退休後進一步投資的選擇,首位也是現金存款。另外,過半受訪者對退休後如何投資表示不夠了解,另外部分被訪者認爲退休後產品選擇亦較爲有限。

富達投資大中華區投資策略及業務資深顧問鄭任遠表示,從退休前到退休後,人的年紀越大,對現金的需求就越強,所以風險要降低,但是現金存款一定不是退休後儲蓄唯一的選擇,可持續的養老必須要其他產品來配套,形成一個完整的投資方案。

在鄭任遠看來,相對於針對退休前人羣設計的養老投資產品,針對退休後人羣設計的產品難度要更高。

“若把退休看作一個分水嶺,從純粹投資角度看,是非常不一樣的。退休前,資金主要是流入,若及早投資,每個月都將收入的一部分定投到個人養老賬戶,那麼依靠長期複利的力量,到了退休年齡,會獲得比較可觀的投資收益。但是退休後,每個月都將有生活費等開支,固定資金外流將會給產品的設計帶來比較大的挑戰。”鄭任遠說,退休後的產品投資像走鋼索,既要具備對抗通脹的能力,又要控制產品收益率的波動,兩者之間要達到平衡。

“目前來看,金融機構針對退休後的投資需求設計出的產品還比較匱乏,銀行、資管、保險公司等,需要着眼於此,設計出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他說。

叢黎也表示,退休僅僅代表開啓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養老投資應該是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專業養老金機構應該爲不同年齡階段的羣體,包括退休後的羣體,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養老投資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