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社論

連續三套金融組合拳給疲軟一年的房地產行業帶來了難得的生機。跌至仙股的多隻房企股票收穫連日大漲,地產債價格起死回生,代表性民企如龍湖、美的置業碧桂園等,紛紛發行中票或進行配股,一時間,有如死水蕩起微瀾。

地產股債的表現,反映了投資者的信心。這與監管政策的變化息息相關。11月8日,交易商協會表示,繼續推進並擴大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民企發債融資。“第二支箭”由此擴容。接着,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佈 《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是爲“金融十六條”。隨後三部門發出通知,允許房企向商業銀行申請出具保函置換監管額度內資金。這三大金融調控政策,尤其是 “金融十六條”,對當前房地產行業的問題給出了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既考慮了風險的出清,也兼顧了後續的穩定發展,以及更長遠的租購併舉,相較此前的零敲碎打更加系統全面,這無疑給房地產喫下了一顆“定心丸”。

這顆“定心丸”非常及時,因爲一個健康良性發展的房地產行業,對國民經濟和人民安居樂業至關重要。今年九、十月份,房地產銷售面積創下十年來最低紀錄,銷售、融資兩大現金流雙雙枯竭,民營房企遭遇全面的信任危機,很大一部分規模型民企爆雷、躺平,房屋的正常交付成爲頭號難題和大事,資產大幅貶值加重了企業紓困難度,同時也加深了金融系統風險,房地產開竣工面積以及土地購置面積大幅下降,影響了未來的有效供給和地方財政循環。

幾無起色的行業形勢,無法在各地此起彼伏的救市政策下得到有效提振,房地產這種大體量、長鏈條、高複雜度的行業,相關政策的系統性、完備性和有效性殊爲重要,這正是央行、銀保監會出臺“金融十六條”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定心丸”不是打雞血。

一方面,來自消費端的信心還沒有真正恢復。儘管各級政策中對剛需、改善型需求的限制一再放鬆,按揭利率也一降再降,但受制於整體經濟形勢,老百姓購房、換房的決定更加審慎,甚至大多停滯和延後了。新近出臺的金融政策,從規範金融機構的角度給了房企喘息之機,以時間換空間,企業仍需謹慎鋪排未來的開發投資計劃,打磨產品,促進銷售。

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也不應期待可以重新走回老路。二十大報告強調了 “房住不炒”和 “租購併舉”,這兩者清晰定調了房地產未來的發展方向。

應該說,房住不炒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它也將是房地產行業的底層邏輯。租購併舉則意味着在商品住房供給之外,租賃住房會是很多人的主要居住選擇,而發展租購併舉尤其需要房地產市場和價格保持穩定。因爲一旦房價和地價飆升,財富的天平就會失衡,租賃住宅的投資回報無法達標,租賃市場便不會真正形成,更談不上穩定發展。

從行業趨勢看,房地產行業已然走到嶄新的發展階段,供給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土地供給結構、地方財政來源等等也會隨之深度變革。就此而論,當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是基礎,也是新的起點。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