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北京報道 11月21日,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發表了題爲“美元週期與中國外匯市場”的演講。

他表示,中國外匯市場展現新特徵,韌性不斷增強。與前兩次美元升值時期相比,2021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指數波動的敏感性降低。從全球範圍看,與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處於平均水平。跨境資金流動雖有波動,但總體平穩有序。

全球宏觀環境可能由“大緩和”走向“高波動”

潘功勝認爲,美元呈現長週期波動特徵,是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因素。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美元共經歷三輪升貶值大週期。本輪美元升值週期自2011年中開始已延續11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曾較長時間處於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環境,直到2021年通脹開始快速上升。

他說,美元大週期受多重因素共同驅動。一是長期經濟增長潛力變化是重要決定因素,美國勞動生產率增速與美元走勢高度相關。二是政策分化帶來的利差優勢驅動跨境資金流動,放大週期波動。三是美元升值存在自我強化機制。美元作爲全球主要融資貨幣,存在“美元升值→新興市場資產價格調整→資金迴流美國→美元升值”的循環。

潘功勝表示,從歷史長週期看,全球宏觀環境可能由“大緩和”走向“高波動”。二十世紀80年代到2019年,全球宏觀環境以低通脹、低波動爲突出特徵,可視爲“大緩和時代”。但這一趨勢在2021年已發生轉變。疫情後主要發達國家的大規模刺激政策提振了需求,但供應鏈擾動、勞動力市場緊張、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等限制供給恢復,主要發達國家通脹遠高於政策目標。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數據波動幅度大幅上升,全球宏觀環境或步入“高波動時代”。

他進一步指出,爲對抗通脹,全球主要央行快速收緊貨幣政策。美聯儲大幅加息並縮表,貨幣政策緊縮之快歷史罕見。歐央行也大踏步加息,政策利率已升至2009年以來最高。由於通脹尚在高位而經濟增長動能已放緩,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將面臨穩增長和控通脹的兩難權衡。

潘功勝表示,今年以來,“高通脹”和“緊貨幣”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全球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價格全面下跌。美元快速走強,年初以來美元指數最高升值接近20%至114以上,創20年新高。10月以來,市場預期主要央行加息放緩,美元指數高位回落,但年初至今升值幅度在過去40年中仍少見。

人民幣資產避險屬性日益凸顯

潘功勝表示,中國外匯市場展現新特徵,韌性不斷增強。他解釋說,“與前兩次美元升值時期相比,2021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指數波動的敏感性降低。從全球範圍看,與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處於平均水平。跨境資金流動雖有波動,但總體平穩有序。”

潘功勝指出,外匯市場韌性增強受多方面因素推動。一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更加明顯,能夠及時有效釋放外部壓力。二是基礎性國際收支順差發揮主導作用。三是外債結構總體優化,傳統融資型外債增幅較小,外債債務類型結構、幣種結構以及期限結構都有所優化。四是人民幣在企業跨境使用中的佔比持續提高,有助於降低跨境交易的貨幣錯配風險。五是匯率避險工具推廣普及,企業對匯率波動的適應性明顯增強。

他認爲,人民幣資產避險屬性日益凸顯。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債券普遍收益率上升、價格下跌,人民幣債券成爲少數價格穩定的金融資產。與其他新興市場債券不同,人民幣債券爲準安全資產,風險收益特徵與發達國家債券更接近。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以我爲主,利率和匯率走勢相對獨立,令人民幣債券在全球資產配置中呈現較好分散化效果。

潘功勝認爲,向前看,中國外匯市場將保持穩健運行。一方面,主要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風險上升,通脹仍高於政策目標,貨幣政策將總體維持緊縮,美元短期仍可能高位震盪,市場機構預測美元升值動能減弱、強升值週期或已接近尾聲。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會改變。未來,內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將有助於維護中國外匯市場穩健運行。

潘功勝表示,未來,我們將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全力構建適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外匯管理體制,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