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劉嘉魁    每經編輯 廖丹    

11月22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承辦的2022中國資本創新(成都)峯會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作了“構建資本市場與創新創業共生共榮新格局”主題演講,闡述了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應對困難和挑戰所表現出的韌性,論證了資本市場與創新創業之間彼此扶持的關係,呼籲全社會積極弘揚創新創業精神,爲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氛圍。

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創業史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對的內外環境都充滿挑戰。”姚景源開門見山地表示,就外部環境來講,美聯儲持續加息導致全世界非美元貨幣較大幅度貶值;俄烏戰爭使國際糧價和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了進口成本。

就內部環境來講,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衝擊大於去年和前年,長江流域還遭遇了罕見的高溫乾旱惡劣氣候。

“這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因素,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諸多困難和挑戰。”姚景源說道。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就。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是4.8%、0.4%、3.9%。“目前繼續保持回升趨穩的狀態,因此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走勢可以比作英文字母的‘V’型。”他形象地表示,“V”型的經濟走勢告訴我們兩點,一是中國經濟韌性強,經受了考驗,戰勝了困難;二是黨中央、國務院採取的各項宏觀政策是科學、有力的。

在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征程中,創新創業是重要一環。

“用中國式現代化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認爲創新創業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和措施。”姚景源認爲,人類經濟史、科技史和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創業史。

從瓦特發明蒸汽機,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時代,直到如今的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均源於創新創業。

姚景源舉例說,手機從發明伊始迭代至今,功能相較初期發生了質的飛躍,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一切亦源於創新。

“我國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一定要有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姚景源強調,應當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業,追求理想,即使初始階段充滿坎坷和風險,也應當寬容他們遇到的挫折,對年輕人向上拼搏的激情和幹勁予以鼓勵。

資本市場與創新創業互爲力量

當前,各級政府都在努力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姚景源表示,除了厚植適宜創新創業成長的沃土,還需要引入資本扶持。

他認爲,近年來,我國在資本扶持創新創業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資本在防範風險的過程中,傾向於支持大企業、大項目,而對存在風險的創新創業項目較爲謹慎。

成立一年有餘的北交所,爲中小企業創新創業作出了很多貢獻,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姚景源呼籲道,希望創新創業能夠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更大的支持和幫助。

對於資本市場和創新創業之間的關係,姚景源認爲,二者應當構建共生共榮、彼此助力的新格局。

在姚景源看來,創新創業需要資本扶持,同時資本也需要創新創業來支撐。

今年10月,全國新增貸款615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110億元。姚景源認爲,這個經濟數據值得關注。

他闡釋道,央行的貨幣政策要保證流動性充裕,儘可能降低市場主體的融資成本,但在這種狀況下,貸款額卻同比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主體對資本的需求降低。

“資本如果脫離了市場主體,脫離了創新創業,也會走入低迷的衚衕,所以資本在支持創新創業的同時,也要看到,創新創業同樣會有力地支持資本增值。”他進一步表示,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大企業,也需要更多“專精特新”企業,讓經濟充滿生機和活力。

最後,姚景源再次呼籲,希望全社會積極弘揚創新創業精神,特別是從資本層面對創新創業予以激勵和扶助,構建共生共榮新格局,從而取得更大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