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清清 實習生趙宇彤 北京報道

時值北交所正式開市一週年,近日,上奇產業研究院發佈《投資指南——北交所上市公司精準畫像(123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從2021年共81家首批上市公司到2022年的123家(截至11月15日),北交所已成爲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平臺。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企業中近四成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共有60 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7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企業的平均成立年限爲19年,從成立到上市平均需 17.3 年;平均註冊資本 1.4 億,平均市值爲16億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 5-8 億元的區間。

在地域分佈方面,上市企業在全國 24 個省份均有分佈,數量最多的三個省份分別爲江蘇省(21家)、廣東省(15家)、北京市 和山東省(均12家)。

聚焦細分領域,電子信息行業企業備受資本青睞。

報告顯示,北交所上市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裝備工業和科技服務行業。近五年(2017年01月01日至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企業共發生311起融資事件,其中電子信息、裝備工業和科技服務行業的融資事件最多,分別發生融資127件、85件和79件。從融資事件的區域分佈上來看,近五年北交所上市企業的融資件數集中在江蘇省(58件)、廣東省(48件)和山東省(31件)。

從保薦機構來看,北交所上市企業背後共有 47 家券商參與保薦業務,其中,中信建投成功保薦14家企業上市,是成功保薦北交所上市項目最多的機構。

作爲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主陣地,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的增加,從側面印證了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持續提高。

截至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企業共有8895件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465件,佔比爲16.47%;實用新型專利6299件,佔比爲70.82%;外觀設計專利1131件,佔比爲12.71%。其中電子信息行業的授權專利數量最高,爲445件。

北交所上市企業共參與國家標準制定330項,佔比61.80%;其次是團體標準143 項,佔比26.78%。集中分佈在紡織工業、電子信息和裝備工業行業,分別發佈標準194個、60個和42個。

從中小企業具體的創新能力來看,貝特瑞、穎泰生物和創遠信科發明專利授權量較多,分別爲160件、98件和66件;中紡標、同力股份和球冠電纜參與制定國家標準數量較多,分別爲71個、22個和21個。

北交所開市一週年來,始終堅持錯位發展,突出特色,充分發揮“龍頭”撬動和“反哺”作用,不斷強化與全國股轉系統創新層和基礎層的制度聯動,激發市場整體活力,努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楊清清 編輯:張偉賢)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