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險樣本研究|新華保險一波三折的“二次騰飛”之路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北京報道

近日,新華保險發佈2022年前10月保費收入公告。前10月,新華保險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489.92億元,同比增長1.09%;據測算,新華保險10月單月保費收入爲110億元,較9月的168.96億元環比減少34.89%。

此前的三季報中,新華保險業績表現不及預期。其中,公司前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爲1377.92億元,同比微增0.9%,歸母淨利潤爲51.9億元,同比減少56.6%,個險渠道收入同比減少26%。僅就第三季度而言,新華保險歸母淨利潤爲300萬元,同比降幅達99.8%。

逆境更需要破釜沉舟的孤勇和定力。

上半年,新華保險已完成了新領導班子的搭建。中央匯金副總經理、新華保險原董事長徐志斌辭任董事長一職;新華保險黨委書記、首席執行官、總裁李全擬任職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副總裁(正職級)張泓擬任職總裁。

在11月舉行的2023年業務啓動會上,李全表示,2023年開局戰啓動時間是近幾年最早的一次,準備時間充足。“全體新華人要以‘首戰即決戰、起步即衝刺’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搶先抓早、超前備戰,奮力奪取開局戰的全面勝利,爲明年發展贏得更大主動。”

李全、張泓搭檔的領導班子能否扭轉2022年的業績壓力?代理人持續脫落背景下,新華保險的個險渠道、康養產業又將如何開拓?

一波三折的“二次騰飛”

自2019年前董事長萬峯離職後,來自大股東中央匯金的劉浩凌、徐志斌曾先後擔任董事長一職,但任期均未滿兩年。

不同於前二者,此次擬任董事長一職的李全並非“空降”,在劉浩凌、徐志斌任董事長期間,李全始終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總裁以及黨委書記職務。

從數據看,李全任總裁期間幾乎實現了新華保險自成立後最大規模的業績增長。2019年,李全接棒新華保險總裁一職,同年,新華保險保費突破1300億大關,同比增長13%;歸母淨利潤突破100億元,同比增幅高達83.8%。此後兩年,新華保險保費規模持續增長,至2021年的1634.7億元,淨利潤也始終維持在140億元以上。

也正是在2019年,“二次騰飛”目標首次出現在新華保險的年報中。

彼時,時任總裁的李全在新年致辭中表示,疫情不會改變新華實現“二次騰飛”的決心。“短期的業績波動不會動搖戰略選擇。達成年度目標壓力很大,但目標既定,必將風雨兼程。這份信心來自於能打硬仗的新華機構和隊伍,來自於專業的新華管理層。”

從新華保險角度看,2019年確是設立“二次騰飛”目標的最佳時間。“二次騰飛”發展目標是指:地位穩定第一梯隊、資產突破萬億平臺、規模價值同步增長和產業協同發揮效能。

康典“掌印”時期,新華保險憑藉快速拓展的分紅險業務迅速搶佔市場,成爲業內規模第三的壽險公司,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8%。

後隨着壽險業進入高速增長時期,銀保渠道縮減,加之企業內部“迴歸保障本源”的業務結構轉型,新華保險的市場佔有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截至2018年底爲4.7%。

而萬峯帶隊時期,新華保險保費增速雖有減緩,但基本完成了以“迴歸保障本源”爲主線的業務調整。

自2016年起,新華保險確立“迴歸保險本源”理念,大幅壓縮躉交業務規模,向保障型和期交業務轉型,重點發展養老、健康、醫療、一般壽險和意外險業務。

從業務結構看,2016年起,新華保險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佔比保持在20%以上,2019年曾達38.33%;分紅險等理財屬性較強產品保費收入則持續減少,由2012年的佔比91.4%降至2021年的34.71%。

基本完成了業務層面“迴歸本源”的調整,新華保險已萬事俱備、整裝待發。但現實中, 這場“二次騰飛”之戰壓力不小。

疫情爆發,代理人“清虛”、渠道端轉型、全球經濟下行等變化接踵而至。

目前,負債端,新華保險保費規模雖持續上漲,但新業務價值已然承壓;投資端,截至2022年9月末,新華保險投資資產爲11451.3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8%,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爲3.7%,同比下降2.7%。

李全在業務啓動會上表示,新華保險在2023年要主動作爲,積極求變,在穩定規模的基礎上,通過優化結構、提高效率、改善品質,實現核心價值的築底回升;張泓則表示,新一年公司各渠道將堅定不移地執行開局戰業務目標,打好開局戰,在2023年乘風破浪。

國君非銀分析師劉欣琦指出,新華保險擬任董事長李全擁有豐富的公募基金和保險資管從業經驗,擅長髮揮資產端優勢支撐負債端業務發展;任職期間提出“一體兩翼+科技賦能”的戰略目標,有利於延續經營戰略的穩定性。

持續深化渠道轉型

代理人隊伍的持續脫落是新華保險“二次騰飛”之路無法迴避的痛點,也是壽險業自2020年後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據銀保監會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爲570.7萬人;2020年後,保險業銷售人員數量以每年200萬人的速度減少,其中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下半年,人數減少數量均接近130萬人。

這對以個險渠道爲核心的新華保險無疑是一記重錘。

據統計,2017至2021年,新華保險個險渠道收入佔保費總收入比重爲79.96%、81.09%、78.51%、73.60%及73.31%,始終爲公司保費收入主體。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新華保險的銷售團隊人數由60.6萬人下降至38.9萬人,降幅達35.8%;同年,新華保險一年新業務價值僅爲59.8億元,同比降幅高達34.87%。

“清虛”的同時抓緊提質是所有壽險公司在轉型時期的共同選擇。

新華保險在2021年年報中指出,行業已進入顛覆性變革階段。重點是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由“規模取向”向“價值與規模有機統一”轉變,由“銷售主導”向“銷售與服務並重”轉變,由“人力驅動”向“人力與科技雙輪驅動”轉變。

2021年業績發佈會上,新華保險前副總裁李源曾表示,個險渠道承擔了公司近97%的新業務價值貢獻,總保費收入的73%;二季度推出“優計劃”,以提升績優能力,包括優新增、優培訓、優客服、優活動、優科技、優政策等六個“優標準”。

此外,新華保險同步加碼銀保渠道。數據顯示,自2017年後,新華保險銀保渠道收入整體呈增長態勢。2021年,新華保險銀保渠道收入407.37億元,佔總保費收入比重24.92%,較2020年的14.44%增長超過10%,其中,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26.7%,市場份額佔比 15%,同比提升2.3%。三季報顯示,新華保險前三季度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385.76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長期險首年保費252.3億元,同比增長15.6%。

面向未來,張泓指出,2023年,公司各渠道將堅定不移地執行開局戰業務目標,“個險依舊是核心渠道,要扛大樑;銀代是規模貢獻渠道,要實現期交持續增長;團體渠道是公司多元發展的業務渠道,要必保效益提升。”

從“一體兩翼”到“1+2+1”

作爲行業頭部的老牌壽險公司,轉型征途中,立足規模優勢、團隊優勢制定合適的戰略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2019年,李全任總裁期間,新華保險研究制定中長期規劃,提出“一體兩翼加科技賦能”發展戰略;2020年,“一體兩翼”升級爲“1+2+1”戰略構想,即“一體兩翼+科技賦能”,推進以壽險業務爲主體,以財富管理、康養服務爲兩翼,以科技賦能爲支撐的佈局。

產業佈局上,新華保險構建“保險-客戶-康養”生態圈已有多年,欲實現壽險、康養、財富管理全產業聯動。如2016年,新華人壽和新華資產管理就已共同發起設立新華養老保險,註冊資本金50億元,旨在提供綜合養老金解決方案,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團體養老保險及年金業務、個人養老保險及年金業務、短期健康保險業務等。

此外,官方網站顯示,新華保險旗下另有新華卓越健康投資管理、新華家園健康科技(北京)、新華家園養老服務(北京)、北京新華卓越康復醫院等機構。

張泓在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問時表示,公司目前致力於打造康養產業鏈,圍繞以中高淨值爲主的個人客戶,解決其養老、醫療等需要。“公司正加快產業的投資佈局,以保險加服務的方式提升保險行業的附加值,推動建立保險客戶康養的生態圈。”

養老產業方面,張泓表示,上半年,新華保險累計簽署了養老社區入住資格353份,對應應繳的保費已超5億。“數字還在增長。上半年北京的延慶養老社區1期工程已經竣工,現在進入了運營階段。體驗式營銷中,來養老社區參觀的人流已超7000人。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高淨值客戶對保險需求的潛力。”

健康產業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新華保險累計實現了健康協同的營業收入達2億元左右。“這是我們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也使我們更加有信心下一步繼續按照‘十四五’康養總規劃的藍圖來一步一步地紮實推進。”張泓稱。

如張泓所述,“穩中求進”是2022年新華保險發展的總基調。在經歷了三季度的業績低谷和上半年的人事調整後,財富管理、康養服務、科技賦能能否成功帶動壽險主業實現業績突破,仍有待市場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