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洪雨晗

卡塔爾世界盃激戰正酣,但這一切與中國足球無關。

足球賽場從來不缺金錢的味道。十年前,中國掀起過一波異常瘋狂的足球投資熱,吸引了衆多的投資人和創業者。他們都希望搭上當時的“順風車”,即體育上升爲國家戰略,足球是重中之重。

遺憾的是,他們的結局大都不如意。

無論是投資足球領域的初創公司,還是押注賽事版權或俱樂部,過去十年的足球投資可以用“一地雞毛”四個字來概括。

投資俱樂部:穩賠不賺?

投資俱樂部,是不少實力企業進軍足球最方便的選擇。

今年6月,IDG資本將持有的法國里昂俱樂部的股份全部售出。IDG在2016年購入里昂俱樂部20%的股份,當時的估值爲5億歐元。據當地媒體報道,此次出售的價格爲8億歐元。

持有6年,溢價近50%。這筆投資恐怕是十年來足球投資人最拿得出手的戰績了。

自2011年開始,在中國地產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以恒大爲首的房地產巨頭紛紛入局中超聯賽,重金打造豪門俱樂部。不僅是中超,中甲和中乙等次級聯賽也屢屢出現天價外援和教練,合同金額屢破紀錄。

隨着恒大、阿里巴巴、上港、蘇寧、華夏幸福、綠地以及權健等企業的入局,“金元足球”將賽事水平提升了不止一個臺階。比如,恒大在2011-2019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奪得兩次亞冠冠軍、八屆中超冠軍,創下中國足球史上多項紀錄。

全球球迷16億,中國佔3億。亮眼的賽事也提升了中國足球聯賽的商業價值。在這幾年中,各俱樂部球場上座率、廣告贊助乃至系列賽事的版權分銷都大幅上揚。

據體育研究機構CIES統計,2013-2018的五年中,廣州恒大的天河體育中心以場均44905人,排名全球第26位,超過了意甲豪門尤文圖斯;北京國安(場均38761人)和重慶斯威(場均35032人)則分別位列第43和第51位。

誠然,這些收入未必抵得了花銷。不過,一些投資人並非指望經營俱樂部賺錢。投資足球,他們可以靠其它產業來供養俱樂部。

從甲A時代就投資足球的王健林就曾表示:“它(投資足球)能給你帶來影響力,但是不會讓你賺錢。每年你都得燒錢,這是肯定的。這的確會吸引眼球,但是很難賺錢。”

曾在新三板掛牌的恒大淘寶俱樂部,在其橫掃中超的2013-2020年,俱樂部連年虧損數億元,從未盈利。尤其在房地產行業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各中超足球俱樂部背後的金主更是無力兼顧足球。

2021年中超中甲均出現了大面積欠薪,18家中超俱樂部有11家出現過欠薪傳聞,如今還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球員討薪的小作文。

足球俱樂部經營難,是世界性難題。

在全球範圍內,頂級足球俱樂部從來就不是優質的投資標的。根據福布斯“2021年全球最具價值體育團隊榜”,位居前三的是美式橄欖球的達拉斯牛仔(57億美元)、棒球的紐約洋基隊(52.5億美元),和NBA球隊紐約尼克斯隊(50億美元)。所謂的豪門足球俱樂部不見蹤影。

從盈利水平看,多數足球俱樂部都在虧本賺吆喝。據德勤統計,在2020-2021財年,歐洲八大聯賽的冠軍球隊中,僅有德甲的拜仁慕尼黑實現盈利。業內人士曾估算2010-2020年這十年間,英冠俱樂部總共虧損25億英鎊。

足球盈利難,對投資人的挑戰自然更大。

據媒體報道,IDG負責里昂項目的合夥人說,當初投資里昂有幾點考慮:第一是里昂的青訓系統屬於歐洲領先,是中國當時迫切需要的know-how;第二,IDG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和里昂一起成立合資企業,深耕國內市場,IDG有優勢;第三,里昂是上市公司,治理較爲規範。

圖源:法國里昂足球俱樂部官微

和IDG差不多同一時期投資海外球隊的,還包括萬達入股馬競、星輝互娛入股西班牙人、復星入主狼隊、李勇鴻入主AC米蘭,以及蘇寧入股國際米蘭。從賬面上看,或許蘇寧投資國際米蘭最終能獲得較滿意的退出。

賽事版權:燒錢賺眼球

相對於俱樂部投資,賽事版權一直是含金量最高的標的。

本屆卡塔爾世界盃,國際足聯估算的電視轉播收入將達到26.4億美元,佔總收入的56%。在國內,央視擁有世界盃中國大陸的獨家版權和分銷權。據知情人士估算,咪咕和抖音從央視購買版權的費用可能超過十億元。

通常,賽事版權商業變現的途徑不外乎三個途徑:廣告、會員付費和分銷。

與投資俱樂部熱一樣,過去十年充沛的資金流入讓賽事版權的價格飆升,最終導致投資方無法收回投入。

以中超版權爲例。

2007年上海文廣集團拿下中超聯賽版權時,每年版權費用僅爲1000萬元。在中超“金元足球”時代,2012-2015賽季版權費漲到了8000萬元。但到2015年,體奧動力拿下中超版權的代價是5年80億,即每年16億!

2014-2016年間,樂視體育瘋狂購買了包括NBA、F1、英超、歐洲五大聯賽、CBA、歐冠籃球、亞冠、中超、WTA與ATP巡迴賽、中網、高爾夫美國大師賽、英國公開賽、PGA錦標賽和高爾夫萊德杯等版權,幾乎囊括了全球所有頂級賽事。

樂視率先開啓了會員付費制,在樂視影視會員之外,會員需付費590元一年纔可開通樂視體育會員享受上述所有版權賽事,這對當時沒有養成付費觀看賽事習慣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價。時任樂視體育COO劉建宏曾表示,雖然2016年樂視體育的會員數量超過了300萬,全年營收達24億元,但同鉅額的版權費用相比仍是入不敷出。

單從2016年的中超版權賽事上來看,足球領域的賽事版權營收同樣難以覆蓋支出。後期接手樂視的孫宏斌說,樂視體育(從體奧動力購得新媒體獨播權)在中超版權上的投入爲13.5億元,但收入只能抹去零頭——5000萬元,一年淨虧損13億。

如果說單靠會員制難以覆蓋成本,那麼加上平臺廣告收入如何呢?答案是在體育賽事版權被炒到天價的時候,英超、英冠、NBA等頂級賽事在互聯網流量巨頭騰訊的手中同樣難以賺到錢。騰訊新聞一位高管就曾對媒體透露:“體育廣告市場的體量恐怕已經萎縮到了過往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隨之而來的便是今年中旬騰訊體育各運營組人員裁撤的消息。

再來看英超版權。由於其出色的觀賞性,英超轉播權在世界各國的足球聯賽中價值最高。

據媒體報道,2010年,IDG投資的新英體育(現爲愛奇藝體育)以3年30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英超版權,並在2012年以10億人民幣的價格續約6年,相當於1年1.67億元。

新英體育的模式不再靠自有平臺向觀衆收費,而是以單賽季100萬美金的價格分銷給各大互聯網平臺,之後的運營狀況逐步好轉。尤其2014年之後,這家英超版權的投資方從幾家長視頻平臺的版權大戰中獲利併成功扭虧。

然而,好景不長。蘇寧支持的PP體育在2016年以3年7.21億美元的價格拿到了2019-2021賽季的英超版權。這一數字相當於新英體育當年購買版權價格的十倍。一位知情人士的評論是蘇寧的報價高達新英體育報價的三倍。新英體育不是新手,蘇寧那麼大的代價是不可能賺錢的。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疫情久久不去,電商業務受阻,蘇寧因拖欠英超版權費被歐洲法院判決賠償。

陰差陽錯下,英超版權重回新英體育懷中。愛奇藝體育在去年7月拿下了英超2021-2025四個賽季的版權。簽約的價格不得而知,但英超和騰訊2000年的轉播交易,單賽季已經降到1000萬美元。

垂直賽道:仍在過冬

十年前的足球潮不僅讓豪門激動不已,足球賽道的創業者也同樣蠢蠢欲動。

虎撲、懂球帝等當年最火爆的垂直類社區被不少投資機構搶投。如懂球帝在2014年2月天使輪融資時,還是一個10人不到的小團隊。在險峯K2VC投資數百萬人民幣之後不到半年,懂球帝A輪又收到了紅杉中國400萬美元的投資。

雖然懂球帝已是足球垂直領域最大的社區,但其月活最高也只能維持在350萬左右,遲遲不能破圈。同時,受制於昂貴的足球賽事版權、有限的社區圈層和消費意願不強的直男羣體,懂球帝始終沒能打開市場。

隨着體育熱潮的消退,當年不少拿到數輪融資的初創公司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根據睿獸分析的數據,懂球帝、足球魔方、時刻足球、螞蟻足球、板凳足球、DS足球、足球部落、嗨足球等十幾家足球垂直領域的創業公司,他們成立的時間基本在2012-2015年,融資時間也都發生在2015-2017年間,融資輪次大多停留在A輪和B輪。

結語

房地產火熱,中超有了“金元足球”的資本;互聯網流量、內容爲王,熱錢將足球賽事的版權炒上天價。如今,熱潮退卻,留在沙灘上的是欠薪、退賽的俱樂部,最嚴限薪令下的球員,深陷債務的房地產及互聯網企業和半死不活的創業公司。

未來,經歷過舉國體制和金元資本雙重洗禮的中超聯賽該何去何從?本靠流量和內容起家的字節抖音爲何又玩起了燒錢引流老把戲?在疫情前就已被資本判爲死刑的足球垂直賽道還有振作的那一天嗎?

現在看來,還是一地雞毛。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