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農民日報

2022年9月2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獲表決通過。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被寫入其中,要求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按規定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同時規定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建立健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查驗等制度。

一言以概之,隨着農安法的正式實施,我國食用農產品即將進入“合格證”時代。

事實上,目前在一些先行試點的城市,已經實現了“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的全覆蓋,合格證+追溯碼的保障機制已然讓當地羣衆提前享受到了制度紅利。

浙江省建德市位於浙江西部,是中國草莓、有機茶、高山蔬菜之鄉,農產品資源豐富。2020年以來,建德市按照“要我怎麼做”向“我要怎麼做”再向“必須怎麼做”循序漸進的思路,爲全面全域推進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打開了低(零)成本、易接受、可持續的通道,探索出合格證“3832”推行模式,爲當地廣泛施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推廣模式成效顯著

何謂合格證“3832”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確定3類經營主體,定製8類合格證樣式,劃分3個追溯等級,實行2種追溯形式。通過創新模式激勵全市生產經營主體開展應用創新示範,推動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深入實施。

具體來說,首先是確定3類經營主體。按照主體類型、產品類型、銷售渠道等不同,選取具有代表性、積極性高的生產主體作爲示範基地,以示範成效促進推廣應用。

其次是定製8類樣式。分別採用“一果一證”、一蛋一證;一袋一證、一箱一證;一社一證、一戶一證;一紮一證、一標一證”等8類樣式供生產主體自主選用,以健全渠道促進推廣應用。

劃分3個追溯等級。爲滿足生產主體對追溯內容的不同需求,一級追溯到產品生產全過程、二級追溯到產品關鍵信息、三級追溯到生產主體信息,以追溯管理促進推廣應用。

爲何要劃分3個追溯等級?建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邱劍娟表示,劃分3個等級之後企業可以根據企業自身條件、能力或需求自主選擇。“追溯到全過程是針對一些龍頭企業、示範性合作社這些比較好的生產主體,他們可以實現電子化臺賬記錄並展示宣傳企業;追溯到產品關鍵信息是針對有些主體有展示產品檢測信息的需求,其他信息不填可以不展示;追溯到生產主體信息是普遍適用的一種方式,每個生產主體或者農戶納入主體庫都會有一個全省唯一的主體二維碼合格證,可以下載後印制在包裝上。”

最後是實行2種開具形式。爲適應生產主體文化素質、生產規模、設施設備不同,採取紙質合格證和電子合格證兩種開具形式並行方式,既面向消費者、又面向市場,有序推行、不斷擴面。

以結果導向來看,這套理念與做法在過去兩年時間裏留下了具有說服力的數據。

首先是提質增效,打開了農安保障新局面。建德全市826家規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應用8類定製樣式合格證,佔規模主體的91.9%,年度印製或開具合格證數量291萬個以上。其中,草莓、茶葉、雞蛋等當地主導產業依託品牌產品分揀中心,實行合格證准入準出查驗制度和批批檢測機制,達標合格農產品可追溯至具體農戶。

其次是增收惠農,構建共富帶動新模式。隨着“一果一證”“一蛋一證”等合格證樣式的廣泛應用,解決了質量安全主體溯源問題,壓實了生產主體責任,促進“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等收儲運銷模式的健康發展。建德全市蛋雞養殖農戶雞蛋收購價提升0.3元/千克以上,草莓種植戶草莓收購價提升5元/千克以上,經濟效益提升顯著。

8類樣式滿足個性化需求

創新思維還得要落到實處,讓“合格證”制度更易於推廣。“3832”中的“8”便是建德市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最根本的方法論。

走進建德市力晨蛋品有限公司,只見一排排雞蛋經過清洗消毒後被整齊劃一地放入雞蛋傳輸盤,傳輸盤上的每個雞蛋被快速噴上“建德雞蛋字樣+生產月日四位數字+主體合格證編碼末四位數字”。

企業負責人楊軍躍介紹,如今公司每年收儲銷運建德雞蛋已達到12800噸以上。作爲建德市“一蛋一證”的試行主體之一,年度印製並使用帶有合格證包裝87萬個以上,打響了“枚枚是信用、蛋蛋有承諾”的建德雞蛋品牌。

據瞭解,該合格證樣式主要針對建德市蛋雞養殖場生產的雞蛋,適用於“建德雞蛋”品牌授權主體生產的雞蛋。在採用“一蛋一證”樣式後,每日雞蛋銷量由試行前15噸增長到35噸以上,年度實現增收256萬元以上,雞蛋平均銷售價格提升1.1元/千克以上,年度實現增收1400萬元。

目前,合格證已然成爲建德市衆多農業生產主體提升效益的“密碼”。杭州九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印製並使用合格證6.8萬張以上,以“消費者信任的小紮帶”打造鐵皮石斛品牌形象,線上銷量同比121.7%,產品平均價格同比提升15.1%;建德市大洋豐慶青蝦生態養殖場利用“一袋一證”塑料袋,打出了“合格證”青蝦品牌,青蝦零售價格80元/斤提升到100元/斤以上;建德市三都羊峨蔬菜合作社的產品貼上了印有合格證的膠帶,依託“一箱一證”統一進行營銷和銷售,合作社畝均效益提高20%以上。

建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德市在合格證定製樣式設計上廣泛參考產品特點、包裝方式、主體類型、品牌標識等要素進行推廣。同時,追溯二維碼則通過印製在包裝盒、塑料袋、膠帶等生產主體本身就需要使用的物品上,幾乎不增加主體成本,讓廣大生產主體更易接受。

證信融合守護質量安全

走進建德市一家超市,記者隨機掃描農產品包裝上的合格證後發現,除了生產企業的常規信息,該企業的信用等級也會隨之出現在屏幕上。

事實上,建德市承諾達標合格證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合格證,是因爲建德的電子合格證實現了實時公示主體信用等級的功能。同時,通過實施“合格證+農安信用”引導機制,將合格證應用情況作爲農安信用評分的重要評價指標。

邱劍娟表示,“以證亮信、以信量證”極大促進了“信用+合格證”的有機融合。具體而言,通過合格證“3832”模式,極大提升了合格證應用主體(戶)覆蓋面,實現主體(戶)逐步從能用向會用、會用向好用、好用向願用轉變,同時其農安信用也得以示信,實現證信互融。

一方面,消費者在掃描主體合格證上的二維碼後,可以在電子合格證上看到主體信用等級,該等級實時動態更新,確保任何時間掃碼後看到的均爲主體最新動態信用等級。另一方面,通過主體合格證查看到的信用等級,已經成爲消費者衡量主體合格證可信度和含金量的重要參照標準,倒逼生產主體通過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落實來提信用守承諾。

信用能起到哪些作用?合格證的廣泛推廣是實施信用監管的重要抓手,建德通過創新用信、以信獎懲,賦能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

在信用監管方面,2021年以來共有187家主體因農安信用分值低、動態指標異常等風險隱患被重點巡查和抽檢,共整改問題340個,檢測出不合格農產品16個。在信用貸款方面,建德還推出“共富·農安信用貸”,截至2022年9月,對257家信用等級C級以上主體授信金額4.26億元,發放貸款3.69億元,讓利近800萬元;對1506戶信用等級c級以上農戶授信金額3.06億元,發放貸款1.66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