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不僅僅是延期交付的問題。”業主代表郭宇(化名)表示。

11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區域金悅郡延期交付,根據讀者反映的問題,記者日前再次採訪了業主。

公區減配

郭宇認爲,金悅郡除了延期交付,公共區域還存在減配問題:“根據合同約定,金悅郡大堂牆面應通鋪瓷磚,然而我們在項目現場勘察發現,只有部分樓棟的大堂通道牆面鋪貼了瓷磚,其餘南區、北區樓棟大堂通道牆面未鋪貼瓷磚,採用有色塗料上牆,該項與合同約定的瓷磚不一致,這一點開發商始終未整改。”

其表示,對於電梯廳,開發商合同中寫的是塗料,這與廣告約定不一致。購買之時,公共區域沒有樣板間,沒有公共區域的交房標準,看了樓盤畫冊和高大上的公共區域宣傳資料,開發商宣傳本小區品質優於周邊重要競品和其他小區,我們才決定購買此處房產。

“實際電梯廳大白牆品質還不如周邊20年的老舊小區。”郭宇有點無奈地說。

業主們認爲,開發商此舉屬於虛假宣傳,引導消費者下單。

郭宇表示:“金悅郡單元門頭減配嚴重,與初期宣傳的高大上門頭無任何關聯,部分樓棟幾乎沒有門頭,只是在樓體上開了一個洞,遮雨棚細節粗陋不堪,我們要求開發商針對金悅郡門頭交付標準進行公示,並對未達到宣傳標準的門頭進行整改、裝飾。”

此前記者採訪過的一名業主的觀點或許能說明金悅郡業主們眼下的心態:“買房時我們是需要爲公攤面積付費的,但如此減配的公共區域我們不能接受。”

應付話術

業主們表示,開發商並沒有落實“工地開放日”。

根據《北京市住建委關於進一步規範商品住房銷售行爲的通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開發企業應在房屋竣工驗收前開展不少於2次的“工地開放日”活動。組織工地開放日前,開發企業應主動告知所有購織有參加意向的購房人進入工程現場瞭解項目主體結構、施工工藝、隱蔽設施、裝飾裝修、公共部位等實地情況。

“開發商宣傳資料上也承諾會舉辦業主開放日,然而金悅郡南區合同約定2022年12月31日竣工驗收,還有1個多月時間,開發商一次‘工地開放日’都沒有開展,”郭宇說,“我們需要開發商明確工地開放日的具體時間安排。”

另外,郭宇認爲,業主們和開發商的溝通渠道並不通暢。

“2022年4月,政府部門協調要求開發商設立與業主的溝通渠道,然而該事項並未有效落實,開發商只是通過銷售來搪塞業主,銷售則都是用‘以合同爲準’的通用話術來應付業主。”

“有的業主只在8月的時候得到了開發商一次語焉不詳的回覆,我們11月17日又向開發商遞交了溝通函,但目前還是沒有得到回覆。”

《每日經濟新聞》得到了一份金悅郡開發商8月3日給部分業主關切問題的說明,其中確實提到:“每位業主均由專屬置業顧問進行服務,業主問詢的與項目相關問題,均有專屬置業顧問進行一對一回復。”

對於各種交付標準問題,說明也多“以合同約定爲準”來回復,例如“項目公區、廚房、衛生間等交付標準以雙方簽訂的合同約定爲準”“廚房、衛生間隱蔽部位均按照合同約定執行”“園林區域涉及的跑道在場區內包含、兒童活動場地設計風格與沙盤一致”等。

“業主期望的有效渠道至少是官方的,回覆的內容是具體的、細節的、詳實的、準確的,而不是用概括的、模糊的統一話術來應對業主的問題和訴求。”郭宇最後說。

“業主們秉承着對開發商金融街的無限信任簽了購房合同,然而簽約後卻發現金悅郡品質一再降級。品質是購房者的底線,好的品質是能帶來愉悅和幸福感的,而亦莊金悅郡項目現階段質量和層出不窮的問題讓業主感到非常的難過、憤怒、無力。”

記者留意到,在社交平臺,數位金悅郡的業主單獨開了號吐槽自家房屋的種種,比如這一條,“我原對三家國企背書心存僥倖,終究是錯付了”。

公開資料顯示,金悅郡項目地塊由金融街、首開、通州投資聯合體在2019年以33.2億元競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