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日本經濟增長步履沉重之際,爲扭轉頹勢,日本交易所集團(簡稱“日交所”)成立,日交所由東京證券交易所(現貨市場)、大阪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場)、東京商品交易所(商品期貨市場)等構成,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集團之一。

今年4月4日,日交所正式對旗下股票市場東京證券交易所(簡稱“東交所”)進行了一次市場重大重組。此前東交所分爲東證1部、東證2部、Mothers和JASDAQ(分爲標準、成長)共5個板塊。這一次改革將重新劃分成主要市場、標準市場和成長市場3個板塊,這是東交所60年來的最大改革。

主要市場需滿足流通股票總市值超過100億日元(約人民幣5.1億元),流通股比率達到35%以上;標準市場需要流通股總市值超過10億日元(約人民幣5100萬元),流通股比率達到25%以上;成長市場則要求流通股總市值達到5億日元(約人民幣2500萬元)以上,流通股比率超過25%。

東交所對主要市場採取更嚴格的上市標準,希望突出盈利能力強、公司治理符合全球標準的優質公司,以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

近期,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日交所CEO清田瞭。談及此次改革,他稱:“我們重組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東交所作爲全球領先的市場之一,海外機構投資者佔市場交易的大部分,希望無論是日本企業還是國外高成長企業,都能將東交所作爲上市募資地。”他表示,東交所一直在積極推動面向跨境企業的IPO業務,希望亞洲區域具有成長潛力的優質公司能從中受益。

數據顯示,東證股價指數(TOPIX)在1989年12月以2884.8點創歷史新高,2022年11月24日報2018.80點,指數超過30年未漲,一直在2000點左右徘徊,而美國標普500等國際股價指數屢創新高。根據東交所官網數據,東證1部企業股價淨值比(PBR)不到1倍的企業佔了一半,而標普500股價指數成份股中,只有2%的淨值比低於1倍。

對於此次改革,外界褒貶不一,日興證券的首席量化分析師伊藤圭一表示:“主要市場股票從近2200家公司減少到1800餘家公司,不過依然很臃腫。因爲東交所採取了‘過渡性’措施,允許不符合主要市場上市標準的公司繼續留在該板塊中,只要公司通過承諾在未來某個時候達到標準,有些企業的計劃甚至長達10年。”清田瞭稱,這些努力不會在一夜之間產生效果,需要一個過程。

採訪中,清田瞭提到,認識到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有很高的經濟潛力,所以將繼續積極推動在亞太區域的業務。希望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的高成長企業能夠到日本上市募資或者發行債券。此外,中日在ETF互聯互通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清田瞭稱,非常樂意進一步深化與中國證券交易所的合作,併爲兩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作出貢獻。

東交所啓動60年來最大改革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4月,爲提升股市吸引力,東交所從4個市場重組爲3個,重組後將分爲主要市場、標準市場和成長市場,這也是60多年最大規模的一次改革,但外界認爲改革不徹底,您如何看待?

清田瞭:之前的市場結構來自於2013年原東京證券交易所和大阪證券交易所合併後的現貨股票市場,導致“東證1部”涵蓋了超半數的上市公司,相對比較臃腫,這也被認爲是TOPIX指數長期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許多成份股都是鮮爲人知的小型股,流動性很低甚至沒有,披露的英文信息很少。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每個細分市場的特點不夠鮮明,未能很好地激勵上市公司發揮其增長潛力、提升價值。

因此,我們將市場重組爲3個對投資者有明顯差異的細分板塊,主要市場定位爲“以與全球投資者進行建設性對話爲核心業務”的板塊,我們歡迎具有足夠規模、流動性和優秀公司治理的公司。標準市場則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僅次於主要市場,同樣具有足夠規模和一定的流動性,還有較強的管理能力。成長市場主要是針對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初創型公司。

我們重組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不僅支持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價值的中長期提升,而且也要得到本地和海外投資者的支持。東交所成交額60%~65%來自海外投資人,去年3月底的股票持有比率也有30%是外資,衍生金融產品交易則有75%來自海外投資人。我們的目標是讓日本成爲國際金融中心,但這需要時間。

目前已經有1837家公司轉移到主要市場,對於那些不符合條件的公司(約300家)則需要考慮新的增長點和提高自身流動性才能留在主要市場。

此次改革僅僅是一個開始,無論如何,支持企業提升價值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努力不會一夜之間產生效果,而是需要一個過程。爲了提高市場重組效率,我們還決定成立專家委員會,持續跟進上市公司工作進展及投資者評價,並就增補措施向東交所提供建議,包括規則改變的過渡性措施,並將繼續就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證券時報記者:東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靠前,企業在此上市有哪些好處?

清田瞭:在流動性方面,東交所作爲全球領先的市場之一擁有強大的影響力,這當中大部分交易來自海外機構投資者。我們希望無論是日本企業還是國外高成長企業,都將東交所作爲上市募資地,力爭使其成爲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重要市場。我們希望通過在東交所上市,可以提高外國公司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提升員工士氣,擴大在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業務,從而提高企業價值。

證券時報記者:東交所目前有3830家上市公司,僅6家爲外國公司,未來有沒有計劃讓更多的外國公司來日本上市?

清田瞭:近年來,東交所一直備受外國公司的關注,特別是那些有興趣在成長市場上市的、擁有高成長性潛力的初創企業。

除了以外國公司的身份在日本上市,國外企業在日本註冊新(子)公司的形式,或者是外國人直接在日本創立新公司並且上市的案例也是越來越多。我們將這些公司統稱爲“跨境公司”。截至目前,一共有19家跨境公司在日本上市,這包括了今年7月份上市的方正株式會社(HOUSEI Inc)。

實際上,我們也瞭解到很多跨境公司對於在日本上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且也一直在爲此做準備。

而我們一直在做IPO推廣,也有針對與日本關聯度比較高的高增長跨境公司。我們認爲在東交所上市是提升企業價值的最佳途徑,我們也始終歡迎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公司。

深化與中國證券交易所合作

證券時報記者:東交所一直在推動亞洲的IPO業務,這個區域經濟增長潛力巨大,有很多優秀的創新公司,尤其是中國,所以目前跟中國有關方面的合作是怎樣的,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其他進展?

清田瞭:我們一直在積極推動東交所的國外業務,並且特別希望一些亞洲公司能夠從中受益。我們認爲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都具有很大的(經濟增長)潛力,所以我們將繼續積極推動在亞太區域的業務。

在中日ETF互聯互通方面,2019年6月,我們與上交所合作,首批追蹤日本股票的ETF在中國上市。2021年4月,我們深化與深交所的合作,使更多追蹤日本股票的ETF得以上市。目前,包括追蹤日本領先指數TOPIX和日經225在內的4只ETF在上交所上市,1隻日經225ETF在深交所上市。這些產品爲中國投資者投資日本股票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投資機會。

同時,也有6只與中國股票相關的ETF在東交所上市,爲投資者提供了包括大、中、小盤股和新興股票在內的完整指數陣容。

除此之外,我們在今年9月7日還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以加強雙方的衍生品市場合作,希望有助於兩國市場參與者方便地參與到彼此的衍生品交易中,並提高中日ETF互聯互通產品的流動性。通過這些努力,希望進一步強化與滬深交易所建立ETF互聯互通機制,讓這種互聯互通更加便捷。我們願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相關交易所的合作,爲兩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貢獻。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3月,東交所批准中國銀行在東京專業債券市場發行總額100億日元債券的上市申請。在債券市場,是否還有進一步合作的計劃?

清田瞭:東京專業債券市場是根據2008年修訂《金融商品交易法》時引入的“面向專業投資者市場制度”而設立的新型債券市場,我們很高興中國銀行發行的債券能夠成功在此上市,此次上市也是日交所集團與中國銀行通力合作的成果。日交所和中國銀行的諒解備忘錄簽訂至今已經過去8年,通過此次上市我們也可以看到雙方依舊保持非常良好的合作關係。

此外,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東方航空在內的其他中國公司已經成功在此發行債券,我們非常樂於並繼續響應以上這些或其他中國公司的(上市)需求。

提升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全球競爭力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日交所出臺了《中期經營計劃2024》,願景是希望到2030年發展成爲一個綜合性的全球金融和信息平臺,你們會通過哪些措施,提升日本金融和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清田瞭:在《中期經營計劃2024》文件中,我們將2022財年起的三年時間視爲實現長期願景的第一階段。爲實現長期願景,勢必要加強交易所的流動性和提升融資功能,通過擴展產品併爲其制定規則和框架,例如爲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投資機會以及修改上市規則,提升上市企業價值。同時,我們還將加強與利率相關的衍生品市場建設,以及與數字貨幣相關的舉措。

日本目前的利率穩定在超低水平,部分原因是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但世界各地已經開始推出數輪加息政策,這很可能對我們產生一些影響。我們將密切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努力履行亞太地區資本樞紐的角色和功能。

此外,隨着綠色債券等可持續發展相關產品發行量的增加,我們將努力爲這些產品搭建信息平臺,傳播相關信息。作爲交易所運營商,我們將從資本市場的角度通過提供與ESG相關的指數和產品,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