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曾見有人問:
放棄一個很愛的人,是什麼感覺?
一人答:像一把火燒了你住了很久的房子。
你看着那些殘骸和土灰,十分絕望。
你知道那是你的家,
但是你已經回不去了。

放棄一個很愛的人,
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爲不愛了,
是用盡全力後,依然無能爲力;
放棄一個很愛的人,
是嘴上說着放棄,默默藏在心底,
是一想到終將是你的路人,
便覺得,淪爲整個世界的路人。
風雖大,都繞過了我的靈魂。

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間,
一個寒食節,一個叫崔郊的秀才,
(不是人面桃花的崔護)
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姑娘。

姑娘本是崔郊姑姑家的婢女,
崔郊寄居在姑姑家讀書時,
與姑娘情愫暗生,約定鴛盟,
說待將來回鄉稟告父母,
就來向姑姑提親。

後來,崔郊收到家人來信,
與姑娘匆匆而別。
未料,離開之後,
姑姑家出了變故,需要大量銀錢,
就把婢女賣給了節度使於頔[dí]。
等崔郊知道,一切都成了定局。


兩情相悅,生生被拆散,
崔郊自是不甘心,
天天到節度使府邸附近等着,
希望有一天等到那位姑娘。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
寒食節這天,他等到了。

他有好多話想說,
他的別後相思,他的遲來錯過,
想說愛,想要解釋,
然而,一張口,竟什麼也說不出來。
她入了節度使府,
他呢?還是一個窮秀才。
一個身不由己,一個無能爲力,
他們都有自己的苦衷,
情深緣淺,造化弄人。


一想到這輩子兩人都再無可能,
悲痛之下,崔郊寫了一首詩,
也是他留傳下來的唯一一首詩:

公子王孫逐後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贈去婢》
我知道,是公子王孫追的你,
我知道,你也如綠珠一樣以淚洗面,身不由己;
我更知,一旦嫁入侯門就如深陷大海,
前塵隔海,愛過的人成了陌路人。

注:綠珠,西晉石崇的寵妾,著名美女,被孫秀覬覦。石崇失勢後,孫秀強奪,石崇堅持不給。孫秀鼓動司馬倫派兵殺石崇,石崇被殺前,綠珠跳樓而死。

愛過的人成了陌路人,
這世上對感情最毒的詛咒,
大概就是情深緣淺。


想起了王獻之。
琅琊王氏的顯赫出身,王羲之的小兒子,
天生的好容貌,粉絲遍地的書法名家……
王獻之的一生,
從來都是讓無數人豔羨的存在。
然而,當他走到了人生的最後時,
仍然對一件事耿耿於懷。

“不覺餘事,惟憶與郗[xī]家離婚”,
什麼都不記得了,
只記得我和郗家女離過婚。
郗家女,郗道茂,他的元配夫人。
這句話,也是他的遺言。


唐寅 《王獻之休郗道茂續娶新安公主圖》

他與郗道茂年少相識,情投意合;
即使面對女兒的夭折,也沒放開彼此,
一起面對,一起走過傷痛,
一起準備開始新的生活。

本以爲牽手到白頭的幸福,
結果在半路里殺出個第三者
——東晉簡文帝之女,
新安公主司馬道福。
這位公主愛慕王獻之已久,
前夫是權臣桓溫的次子桓濟,
桓濟兵變失敗後,
公主趁機離婚重獲自由身,
然後就對王獻之展開了猛烈追求。

王獻之自是不答應,
爲了打消公主的念頭,
甚至用了自殘的方式:
用艾草燒傷雙腳,變成瘸子。

但公主實在太執着,
除了讓太后皇帝施壓,
還不屈不撓地表示:
不管王獻之變成什麼樣子,她都要嫁。

當時已明顯式微的王家,
已經不起太多折騰。
被逼無奈的王獻之,最終還是屈服了,
與郗道茂和離,娶了新安公主。
從此,鬱鬱寡歡。


王獻之《 奉對帖 》拓本
《 奉對帖》:雖奉對積年,可以爲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額之暢。方欲與姊極當年之匹,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王獻之文集的雜帖中,
有封被人稱爲《奉對帖》的信,
無頭無尾、沒有落款,
也不知道有沒有寄出,
信中,他說:
他原本是要和郗道茂白頭偕老的,
卻走到了不知以什麼理由見面的地步。
仰首低頭都是無盡的悲哀,
大概只能等到斷氣,才能結束。

就這樣,王獻之病逝於43歲那年。
郗道茂呢?回孃家後不久就鬱鬱而終。


有一句電影臺詞:
“我們命中註定要失去所愛之人,
不然怎麼知道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多重要?”

放棄一個很愛的人,
最痛苦地,就是
你以爲時間可以治癒一切時,
卻發現早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世有三千疾,情深不可醫。

放棄一個很愛的人,
最無力地,就是
無論你曾經如何地自信,
卻終究要發現自己並沒有超能力,
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侯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好在節度使最後被這首詩感動,
崔郊與心愛女子最終有情人成眷屬。

相愛不易,不到拼盡全力,
千萬不要輕易說放棄。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也願路過的人裏,有你的愛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