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深圳、上海、南京等地紛紛出臺發展未來產業行動方案或計劃。專家表示,謀劃發展新賽道,加快佈局未來產業,有利於培育壯大我國經濟新增長極,未來產業的發展能級整體躍升將產生巨大經濟價值,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立足優勢瞄準未來產業

未來產業是引領重大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及其新產品、新業態所形成的產業,具有高成長性、戰略性、先導性等特徵。未來產業有望成爲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變革性力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近期,上海市出臺的《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羣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指出,力爭到2030年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深圳市6月發佈的《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構建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增強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培育若干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構建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賽迪研究院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彭健說,新一輪科技革命迎來多點爆發式發展,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技術、空天信息、綠色低碳等爲代表的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加速發展,有望形成全球經濟新的增長極並驅動經濟社會變革式發展。

地方在佈局未來產業時,更加註重根據各自不同的產業基礎和資源,找準立足點和突破口,形成獨特的產業集羣優勢。《行動方案》瞄準“健康、智能、能源、空間、材料”五大產業集羣,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高地。“依託新型產業體系,上海已經具備發展未來產業的紮實基礎,在五大領域集聚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高水平研究機構和大批創新人才。”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宏韜介紹。《行動計劃》則依據產業成長週期將未來產業分爲兩類:一類是在當地已具備較好基礎,產業鏈相對完備,5年至10年內有望成長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未來產業;另一類是10年至15年內有望成長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未來產業,包括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

人民中科研究院報告指出,前瞻佈局未來產業,用明天的科技鍛造後天的產業,對培育發展新動能、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發展新優勢等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創新爲未來產業蓄力

未來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通過科技創新支撐未來產業發展成爲必由路徑。

“着眼未來產業重點方向,探索‘學科+產業’的創新模式,打造未來產業創新和孵化高地,希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湧現一批高質量的原始創新成果,孵化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陳宏凱說,應強化需求導向下的應用技術研究和基礎研究,儘早將關鍵技術突破轉化爲產業創新成果,以研發經濟的壯大加快未來產業的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按照“理技融合、研用結合”,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探索產學研協同攻關和產業鏈上下游聯合攻關;實施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專項,面向未來產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表示,高校作爲科研人才聚集、科研環境優越的創新機構,應打破學科壁壘,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鼓勵相關學科針對未來產業新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同時,發揮企業在創新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推動企業與高校密切合作,激活企業的創新活力,釋放企業的原創潛力。

資金保障未來產業發展

資金支持是推動未來產業不斷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重要保障,各地正積極探索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支持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行動計劃》提出,建立科技研發資金與政府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等金融資本的聯動機制,支持科技項目成果加速產業化。鼓勵信貸機構根據未來產業研發投入特點,創新金融產品,支持企業採用“風險投資+知識產權+研發服務”模式,加快產品開發與應用。

南京市日前發佈的《南京市加快培育新賽道發展未來產業行動計劃》提出,統籌市級相關財政專項資金,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撬動作用,適當提高未來產業風險容忍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共同推動產業、項目和資本高效對接,支持未來產業創新企業上市融資。

“資金支持不僅包括國家及各地政府的補貼、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金融機構也是未來產業融資的重要支持力量。通過各種科技金融類產品,科創企業可以順利解決融資難度大、資金渠道匱乏的問題。目前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已取得一定成效,未來還需繼續提升金融機構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夏傑長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