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文靜 重慶報道

“北京在國內城市中是除衝浪外,戶外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最多、消費規模最大的城市。”11月26日,博睿體育總經理李宜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具有先天的地緣優勢,像張家口到北京高鐵只需一個小時,這是國內其他室外滑雪場離城市車程距離最短的一個。”

同一天,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相關資深從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展山地戶外運動,貴州具有政策優勢和地理、交通和氣候優勢。“在體育和旅遊產業融合上,貴州省走在了全國各省的前面。”他說。

截至2021年底,我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突破4億人,而僅僅在六年前的“十三五”初期,我國戶外運動愛好者才1.3億人。到2025年,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推動體育產業成爲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這是近日,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林草局、國鐵集團聯合印發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下稱戶外運動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

規劃還首次披露了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的地理空間佈局——構建重點項目突出、具有比較優勢、區域融合互動的“五區三帶”,推動冰雪、山地戶外、水上、汽車摩托車、航空等戶外運動項目差異化發展。

在空間佈局中,西南戶外運動集聚區重在發揮區域特色。有識之士指出,發揮好區域戶外運動聯盟的重要作用,跨省市合作,是以山地戶外運動見長的西南乃至整個西部提升在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版圖地位的必由之路。

“五區三帶”空間佈局

時隔6年,在4億多人的參與下,登山、徒步、 馬拉松、自行車、滑雪、皮划艇、滑翔傘、定向等一大批戶外運動項目發展起來,新出臺的戶外運動規劃開始構建“五區三帶”格局。

“五區”分別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北方冰雪運動引領區。以京津冀爲核心區域,推動東北、華北、西北冰雪運動發展。

華東戶外運動示範區。長三角建設若干戶外運動用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市場服務等全產業鏈的創新高地,發展露營、鐵人三項、滑翔傘、滑水、槳板、騎行等項目,輻射帶動華東地區。

中部戶外運動體驗區。推動中部地區山水陸空各類戶外運動項目發展,因地制宜開發山地自行車、垂釣、航空運動等項目。

華南戶外運動休閒區。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帆船、衝浪、海釣、潛水等項目,輻射帶動華南地區。

西南戶外運動集聚區。提升成渝雙城經濟圈戶外運動產業協調發展水平,發展山地越野、定向、登山、攀巖、探洞、溯溪等具有區域特色的項目,輻射帶動貴州、雲南等省份。

“三帶”是指開展以黃河文化爲主題的馬拉松、徒步、自行車、汽車自駕等項目,打造黃河文化戶外運動帶;支持發展皮划艇、賽艇、龍舟、漂流等水上運動項目的長江水上運動帶;支持海南和有條件的東部沿海城市發展各類水上運動項目的濱海戶外運動帶。

談到以京津冀爲核心區域發展的冰雪運動,李宜澤表示,京津冀地區從客源和消費能力上,都堪稱中國冰雪運動的核心區域。疫情前,冬季時不少雪友會選擇去國外或新疆,但疫情後很難出去,新疆雪場自然環境雖好,但交通和綜合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張家口目的地雪場成爲不少中產階層人士的首選,從北京過去呆一個週末,和滑雪相關的消費至少1000多元。近年來,隨着南方滑雪愛好者的增多,不少從事室內滑雪、在神農架、上海滑雪的雪友紛紛到張家口崇禮完成“升級”。

“此外,北京本地還有很多雪場,可以當天來回。很多滑雪教練也來自東北、華北的雪場。所以,京津冀地區能成爲我國冰雪運動發展最好的地區。”李宜澤說,藉助冬奧的成功舉辦,北京至張家口公路路況非常好,還可以發展自行車騎行。

今年5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張家口)建設規劃》就提出,在 “兩核”即“冬奧賽區”全季運動休閒旅遊核心和“大好河山”文化生態傳承展示核心引領下,張家口要推動奧運場館賽後利用、做好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打造知名旅遊品牌。

山地戶外運動期待跨省聯手

11月1日,第17屆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暨2022年全國山地戶外運動錦標賽在重慶市武隆區開幕。3天時間,選手們在長達150公里的里程裏,參加了越野跑、山地車、皮划艇、游泳、速降、叢林穿越、探洞、背高架等項目,這是國際上參賽選手水平最高、難度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山地戶外運動賽事。

在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空間佈局中,西南地區是具有區域特色的運動板塊,特色就是豐富多彩的山地戶外運動。

其實,戶外運動在中國民間,最早就起源於山野徒步。1987年,中國登山協會在北京懷柔大水裕景區的天然巖壁上舉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的攀巖比賽,攀巖運動正式被引入中國。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將山地戶外運動列爲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劃歸中國登山運動協會管理至今。

因此,中國的戶外運動是從山地運動開始的。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旅遊局第一次聯合發佈《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成爲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

該規劃指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是健身休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自然山地環境爲載體、以參與體驗爲主要形式、以促進身心健康爲目的,向大衆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主要包括登山、徒步、露營、騎行、自然巖壁攀登、定向與導航等項目。

那時,全國戶外運動愛好者已有1.3億人,在空間佈局上打造“三縱三橫”——沿太行山脈的500公里步道線路,以及沿京杭大運河、串聯徽杭古道、徐霞客古道的戶外運動線路,共同構成的我國東部縱向山地戶外運動帶;西安至成都的騎行和徒步線路;沿青藏公路(西寧經格爾木、唐古拉至拉薩)的騎行和徒步線路;沿絲綢之路的山地戶外運動線路;沿318國道的騎行和徒步線路;沿長江及兩岸的山地戶外運動線路。

無論是大運河還是318國道,山地戶外不僅翻山越嶺、跨江渡河,也往往地跨多省區。因此,山地戶外運動規劃出臺當年,貴州省體育局牽頭,聯合福建省體育局、江西省體育局、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青海省體育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和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在貴州興義發起成立了“生態體育建設暨山地戶外運動聯盟”,這也是全國首個山地戶外運動聯盟。

如今,在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國家戰略下,貴州能否再度牽頭,聯合山水相連的重慶,乃至四川、雲南等共同發展戶外運動,做大西南特色版圖?

11月26日,貴州山地戶外運動相關資深從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貴州和海南同爲國家首批創建體育旅遊示範區,一個以山地戶外運動爲特色、一個以海上戶外運動爲亮點進行創新探索;貴州95%的地貌是山地,以夏季涼爽著稱,全年300多天可以戶外活動。

“除了國際品牌每年一度的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外,還有多彩貴州自行車聯賽、奔跑貴州山地跑系列賽、魅力貴州定向運動挑戰賽、翱翔貴州滑翔傘系列賽、水韻貴州水上運動系列賽等,其中探祕貴州洞穴探險體驗賽是貴州的獨特賽事。安順壩陵河大橋低空跳傘國際邀請賽、環梵淨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和馬拉松賽、遵義海龍屯及黔南州甕安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等已在國際具備知名度和影響力。”他介紹說,喀斯特地貌帶來的豐富溶洞資源讓貴州擁有多項世界之最,貴州的高橋資源被華春瑩點贊爲世界“橋樑博物館”。探洞及高橋極限運動孕育蓬勃商機。

但貴州沒有一座終年不化的雪山。冰雪資源恰恰是重慶、四川、雲南等周邊省份的長項。

早在2018年重慶市體育工作會上,重慶就制定出臺了《打造全國乃至世界的戶外運動首選目的地行動計劃》,計劃建設成爲世界戶外運動“天堂”。在今年重慶市體育局發佈的體育產業“十四五”規劃中,要創建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爭創賽事名城和智慧體育名城、打造形成全國戶外運動首選目的地和全國時尚體育消費前沿集聚地和西部體育金融高地。

圍繞建成全國戶外運動首選目的地,重慶結合區域山水自然特色資源,正重點打造水上運動產業鏈、山地運動產業鏈、航空運動產業鏈、冰雪運動產業鏈、以運動項目爲核心的虛擬運動產業鏈五大特色產業鏈。

體育+旅遊,重慶可以向貴州借鑑經驗;嚴寒和酷暑,重慶、四川的雪場和貴州的避暑勝地互爲客源地;今年,雲南省在香格里拉舉辦了首屆重走紅軍長征路翻越雅哈雪山徒步大會,其實可以和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貴州對接,加上紅軍四渡赤水,長征路才更加完整;就連山水,貴州和西南其他省份也同根同脈。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所在地武隆,早在2007年就與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爲“中國南方喀斯特”,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作者:文靜 編輯:林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