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凌晨

作爲傳統制造業企業,陝鼓動力(601369.SH)正在瘋狂跨界新能源。

日前,陝鼓動力簽訂了“湖北應城300MW壓縮空氣電網側儲能示範工程項目”空氣壓縮機組及配套和輔助系統設備訂貨合同。

消息一出引發諸多關注。因上述項目爲世界首臺(套)在建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示範工程提供核心設備與系統方案,藉此陝鼓動力則成爲壓縮空氣儲能領域世界級工程項目的系統解決方案商。

事實上,陝鼓動力的主場原本並非新能源而是傳統制造業。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1999年的陝鼓動力是重大裝備製造企業,業務範圍主要爲裝備製造、工業服務、工程總包等板塊。

由於近年來該公司轉型攻克分佈式能源相關業務,涉及板塊拓展至投融資產業、智能化、供應鏈等,而今成爲一家爲石油、化工、冶金、空分、電力、城建、環保、製藥等產業提供分佈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務商。

僅今年前三季度,陝鼓動力參與或落地項目涉及裂解汽油加氫、煤氣聯合循環發電、碳減排與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技術、智慧能源管控平臺統一調控太陽能、風能、空氣能、電能以及儲能系統等多個新能源板塊。

而在其快速跨界的背後,該公司多項財務數據表現依然難以忽視,如高昂的應收賬款、大量使用應收票據貼現強化資金流動等。

陝鼓動力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此前,公司曾提出‘存量不減,增量投融’,目前現金流情況較好。從投資建設角度來看,公司會盡量爭取一些政府支持性貸款,同時盤活自己的票據資源用來強化現金流,包括對簽約項目投資以及做理財等。”

對於儲能市場,上述公司人士談道,國家層面政策非常支持,企業也比較看好。目前公司正在積極跟蹤國內各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這也是陝鼓動力未來的重要業務方向。

簽約“超級充電寶”

作爲新型儲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技術,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被稱爲城市的“超級充電寶”。而在新型電力系統快速發展的當下,這項技術也受到諸多上市公司關注。

近日,陝鼓動力公告顯示,與湖北楚韻儲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湖北應城300MW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範工程空氣壓縮機組及配套和輔助系統設備訂貨合同》(以下簡稱《合同》)。

該項目由中國能建數科集團承建,是世界首臺(套) 300 兆瓦級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示範工程,能量轉換效率達 70%以上。本次簽訂合同標的爲8臺(套)大型空氣壓縮機組,合同金額約2.26億元。

上述《合同》的簽訂無論對於公司或空氣儲能行業均意義重大。

該項目在建成後,將在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實現單機功率世界第一、儲能規模世界第一、轉換效率世界第一。

同時,近年來國內壓縮空氣儲能百 MW級以上級別項目正在快速落地中,目前規模較大的有山東泰安 600MW 級示範工程,同時300MW級項目除湖北應城外,僅有甘肅金昌、遼寧朝陽等地已經確定落地。

陝鼓動力做壓縮空氣儲能相關業務有產品和產業鏈優勢。”一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產品方面,陝鼓動力的核心產品軸流壓縮機組、離心壓縮機組恰好是壓縮空氣儲能產業鏈的關鍵配套;產業鏈方面,其此前做過50MW等級液化空氣儲能示範項目的技術方案,有經驗且產業鏈配套覆蓋較全。”

陝鼓動力相關資料顯示,其超大型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空氣壓縮系統解決方案在行業內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以該項目爲例進行測算,一個工作日便可存儲轉化150萬度電,預計年發電量可達5億度,可滿足40餘萬個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陝鼓動力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旗下產品軸流壓縮機組應用於項目前端壓縮環節,相對來講建設週期會快一些。而除了湖北應城項目之外,公司也在跟進其他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對外拓展積極性較高。

華鑫證券研報指出,以風電光伏爲代表的新能源裝機量持續提升帶動儲能需求提升。隨着壓縮空氣儲能商業化加速,市場前景廣闊,陝鼓動力作爲壓縮機行業龍頭將充分受益。

艱難突圍

而在陝鼓動力快速切入新能源賽道的背後,多項財務數據表現依然不容忽視。

該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陝鼓動力2022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84.48億元,同比增長4.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8.13億元,同比增長8.93%。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9月底,該公司應收賬款高達31.9億,同時短期借款高達27.08億、長期借款達14.15億。

“存量不減,增量投融。”陝鼓動力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針對一些政策利好性貸款比如疫情貸款等,公司在盡力爭取。對於公司內的部分票據及資金資源,我們也在積極盤活利用其進行下一步經營、投資建設等活動。”

受訪財務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談道:“應收賬款佔據營業收入比例過高疊加短期借債過高,會給上市公司帶來一定財務風險,比如壞賬。而在這種情況背後,其實更應該探究企業運營層面的問題,比如公司產品銷售環節是否出現問題,是否存在回款週期較長項目建設時間較長的行業特性等。”

上述專家認爲,企業資金方面做增量應以營收利潤爲基礎,進行借貸理財等投融資,將後者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內,會爲企業運營層面規避大部分風險。

11月17日,陝鼓動力公告,爲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公司擬向銀行申請總額不超過 5 億元的借款,借款期限不超過 3 年,借款利率不超過 2.4%,用於日常經營週轉。

一本地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談道:“陝鼓動力資金實力比較雄厚,作爲本地重點關注的國企,政策性利好和支持相對較多。此外,雖然陝鼓動力已經佈局新能源多年,但其骨子裏依然是傳統制造企業,只要核心產品市場需求穩定,公司就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上述人士認爲,從財務層面來看,雖然新能源相關業務並未貢獻出大規模營收。但在公司主營產品市場需求穩定的背景下,陝鼓動力探索壓縮空氣儲能等新能源賽道尋求第二增長線是明智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