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整理/劉燕,核子可樂

來源:AI前線(ID:ai-front)

馬斯克不怕得罪推特最大的廣告主—蘋果。

就在馬斯克接手Twitter、準備推動業務改造的同時,蘋果公司據稱放出狠話,打算在自家平臺上下架Twitter。

馬斯克表示,蘋果一直在對AppStore上各軟件產品的應用內購抽取30%費用。出於“公義”,馬斯克開始連發推文聲討這筆“蘋果稅”。

馬斯克“叫板”蘋果

馬斯克跟蘋果的恩怨是從本週開始的。當時這位新任CEO宣稱蘋果公司威脅要把Twitter從AppStore中“下架”。

馬斯克還強調,蘋果已經“基本停止在Twitter平臺上投放廣告”。

馬斯克在一條推文中艾特了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詢問“這是怎麼回事”,要求其對他的投訴做出回應。

根據馬斯克的說法,蘋果並未解釋其爲什麼會強制Twitter下架。最大的理由可能是管控,畢竟蘋果之前就對Discord和Tumblr等公司發佈過警告。好在Twitter上託管的成人內容、錯誤信息和仇恨言論還不算特別多,所以還不致被推上風口浪尖。

馬斯克還暗示蘋果就內容審覈要求向推特施壓。他發起了一場投票,詢問粉絲“蘋果是否應該公佈可能影響用戶的所有審查行爲”。截至11月29日上午8時45分,已有近145萬人參與投票,其中近85%的人選擇“是”。

蘋果CEO庫克則在最近接受CBS採訪時表示,“他們說會繼續保持克制,希望他們能說到做到。”

馬斯克最近還決定撤銷特朗普、喬丹·彼得森(JordanPeterson)和安德魯·泰特(AndrewTate)等爭議性人士的賬戶封禁。他甚至公開表示,可以考慮恢復所有被禁Twitter賬戶。

雖然我們不太清楚蘋果和Twitter到底有什麼過節,但馬斯克一直強調這事跟蘋果打擊言論自由有關。

大致在同一時間,馬斯克又開始在Twitter上討論蘋果從應用內購中抽取30%佣金的行爲。馬斯克將其稱爲“祕密”稅,或者說“蘋果稅”。但實際情況好像沒那麼祕密,畢竟各監管機構、媒體和大企業老早就討論過這件事了。

此前,推特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廣告。但自馬斯克掌管推特以來,廣告業務的情況似乎並不樂觀。

監督網站MediaMatters上週報道稱,由於對Twitter的發展方向感到擔憂,Twitter的一半頂級廣告商已經撤掉了在Twitter上的廣告,包括梅西百貨(Macy‘s)、大衆汽車集團(VolkswagenGroup)、通用磨坊(GeneralMills)等在內的多家大型品牌都在最近幾周停止了在Twitter上的廣告支出。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蘋果是Twitter上最大的廣告商,2022年第一季度,蘋果在該社交網絡上的廣告支出爲4800萬美元,佔Twitter第一季收入的4%。

廣告數據分析公司Pathmatics調查顯示,蘋果11月10日-16日期間Twitter投放廣告金額爲131600美元,低於10月16~22日的220800美元(馬斯克完成收購的前一週)。

馬斯克希望通過將Twitter驗證轉變爲付費訂閱服務來賺錢。Twitter打算推出7.99美元的Blue藍標認證服務,馬斯克當然不想蘋果再從中分走一筆。畢竟馬斯克爲了買下Twitter已經揹負起鉅額債務,再把30%的收益拱手讓給蘋果簡直就是不可能接受的打擊。

即便可能失去蘋果這個最大的廣告主,馬斯克仍不改做法,並持續針對“蘋果稅”接連發推文批評。馬斯克甚至在Twitter上發佈一**個**表情包,表示他寧願與蘋果“開戰”也絕不支付30%的佣金。

所以說,馬斯克希望人們掏錢買TwitterBlue藍標認證,同時又對訂閱抽成大加譴責?

沒錯。

針對下架一事,馬斯克此前曾在推特上回應網友,稱如果推特遭到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的限制,他將自己製作一款手機。該網友稱,“想必一半美國人會拋棄帶有偏見、窺探個人隱私的iPhone和安卓手機。馬斯克建造了通往火星的火箭,一個小小的智能手機應該很容易。”不少網友已經爲這款手機取好了名字,將其稱呼爲“特斯拉手機(TeslaPhone)”,更有馬斯克的粉絲直接表示會爲了特斯拉手機放棄iPhone。

馬斯克頻頻對蘋果開炮的攻勢似乎奏效了。《華盛頓郵報》的文章稱,馬斯克的推文成功引起立法者注意,其已開始提議立法,要取消蘋果、谷歌等透過應用程序平臺行使的權利。

30%的蘋果稅究竟是什麼?

“蘋果稅”其實是坊間的習慣表達,指的是蘋果對AppStore上各應用產品的內購金額收取一般30%的佣金。其實谷歌在PlayStore中也有類似的抽成政策。

這根本就不是祕密,好像只有馬斯克自己纔剛剛聽說。多年以來,應用程序開發商和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一直覺得這個抽成比例有點誇張。

這是因爲,如今的移動世界已經形成了“兩超並行”的局面。雖然也有其他商店和操作系統,但最強大的就只有蘋果和谷歌。如果你的應用程序沒法登陸這兩套平臺,就不用指望能有多少人願意去用。

正因爲如此,蘋果和谷歌掌握了設定佣金比例和開發者準則的絕對話語權。例如,一切應用內購都必須通過AppStore/GooglePlay進行,確保二者能夠在每筆交易中都分上一杯羹。

而且向用戶提供蘋果/谷歌以外的支付方式屬於違約行爲。所有在應用商店上架的公司都必須遵守蘋果的規則並支付其費用,否則將面臨下架或暫停。

就拿Twitter來說,只有蘋果才能決定誰可以進入AppStore。如果蘋果願意,它可以阻止Twitter在世界各地的iPhone上的下載——這對Twitter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不僅如此,Apple還可以爲進入AppStore的特權收費。按照目前的情況,Apple可以從Twitter計劃向部分用戶收取的月費中抽取高達30%的資金。

那麼,之前有人反抗過蘋果稅嗎?

當然有。

之前不同規模的企業都曾明確抵制過蘋果稅。Spotify和Meta還公開對抽成比例表示過不滿。

作爲郵件管理應用Hey的開發商,Basecamp在今年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前幾天公開了與蘋果間的糾紛。該公司透露,由於沒有嚮應用中添加直接通過AppStore實現的訂閱服務,蘋果決定阻止該應用繼續更新。

Hey公司聯合創始人DavidHeinemeierHansson在推文中提到,“就跟黑勢力一樣,蘋果給我們打來了電話。他們先是砸碎了我們的窗戶(阻止我們發佈Bug修復更新),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還放言要燒掉我們的店鋪(直接下架Hey應用)。”

糾紛最終得到了解決。

但2020年又鬧出了更大的亂子。當時人氣電子遊戲《堡壘之夜》接連被蘋果和谷歌下架,原因就是開發商EpicGames允許玩家繞過AppStore或GooglePlay,直接在應用程序之內購買遊戲貨幣。

他們還有更赤裸裸的“挑釁”——選擇直接支付V-Bucks的玩家可以額外享受20%的折扣。

於是,蘋果和谷歌迅速將《堡壘之夜》從應用商店中下架,稱此舉違反了他們的軟件發佈條款。

Epic這邊早就爲衝突做好了準備,並迅速在多個國家/地區發起反競爭行爲訴訟,包括美國和澳大利亞。最終,美國的法官做出了有利於蘋果的裁決,理由是AppStore並不存在反競爭行爲。

但在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的介入讓事態趨於複雜,美國的訴訟程序也被迫中止。根據法庭文件,此案將在2024年繼續審理。

反壟斷監管

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也對蘋果應用商店政策的反競爭性質提出了質疑。

在Basecamp攤牌的同一天,Spotify和另一家小型有聲讀物/電子書分銷商也提起訴訟,歐盟由此展開了反壟斷調查。美國司法部也在2019年開始了對蘋果的調查,且目前仍未結束。

在澳大利亞,ACCC根據數字平臺服務調查中期報告,開始關注AppStore和GooglePlay對於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利益的影響。

其他針對蘋果產品(包括ApplePay等)的同類壟斷調查也不在少數。

人人都得交這30%嗎?

當然不是,蘋果倒是想這樣,但沒能成功。

2020年8月,蘋果曾發佈一份在AppStore內下架《堡壘之夜》的聲明。在聲明中,蘋果聲稱所有應用內購的抽成比例都是相同的。

蘋果在當時的聲明中指出,“此次EpicGames採取了令人遺憾的行動,違反了AppStore準則。此準則同樣適用於全體開發商,旨在保證用戶能體驗到安全的軟件商店。”

但就在一個月前的一場反壟斷聽證會上,相關信息顯示出,AmazonPrimeVideo的首年會員訂閱費就只需要分給蘋果15%。

這筆交易可以追溯到2017年,當時蘋果在自家AppleTV上開放了AmazonPrimeVideo。同地,蘋果產品也能從Amazon.com網站上買到。

“作爲交易條款中的一部分,蘋果將PrimeVideo的訂閱費抽成從30%降低到了15%。對於PrimeVideo續費用戶,蘋果甚至會把這15%也徹底免除。”

更離譜的是,亞馬遜就可以在蘋果以外使用其他支付系統——EpicGames只是做了同樣的選擇,卻導致《堡壘之夜》被從AppStore上粗暴下架。

蘋果推出15%小型企業激勵計劃

在《堡壘之夜》糾紛爆發的幾個月後,爲了平息AppStore佣金惹起的風波,蘋果推出了“小型企業激勵計劃”。

新政策將上一自然年內收入低於100萬美元的“小型”企業的抽成比例降低至15%,涵蓋應用本體付費和應用內購兩種情況。計劃已經於2021年1月1號正式啓動。

參考鏈接:

https://www.smartcompany.com.au/technology/what-is-the-apple-tax-elon-musk-whining/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6378843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