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最近動作頻頻。

融創中國(01918.HK)最近動作頻頻,不僅要刊發推遲許久的年報,項目出售也有了新進展。

11月30日,企查查信息顯示,泛海建設控股有限公司發生股東變更,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從100%下降至10.3220%,不再是該公司大股東;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蕪湖華融資本創譽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加入,分別持股64.68%、25%。

融創出讓股權的這家公司,背後頗有故事。早在2019年初,泛海控股陷入資金危機,融創從其手中大筆收購了該公司,旗下不僅有北京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還有位於上海稀缺位置的董家渡項目,總對價爲148.87億元。

當時,該標的公司資產總額約445.76億元,負債總額約356.17億元,淨資產爲89.59億元,其中上海項目的12號、14號地塊仍處在拆遷或一級開發階段。

彼時還是“併購王”的融創認爲,北京項目和上海項目均位於一線城市核心位置,是十分稀缺的大體量優質項目,收購有助於增加其在北京和上海的優質土地儲備和市場份額,鞏固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影響力。

將項目拿到手後,融創在董家渡開發了豪宅項目“融創外灘壹號院”,並在2019年先後兩次開盤,售價達到12.1萬元/平方米,創造了可觀的現金回款。但是,隨着融創陷入資金危機,這個“明星地塊”也被擺上了貨架。

早在今年2月份,知情人士便透露,融創正與四大AMC洽談合作,每家合作的規模或達百億級。到10月份,又有消息稱,融創、中國華融、中信信託等簽訂框架協議,合作重組上海董家渡項目,融創可獲得的流動性支持或達80億元。

如今項目正式易主,融創也在時隔多月後,再次出現資產出售動作。去年下半年,融創通過多種渠道回籠資金約300億,今年又相繼出售了昆明融創文旅城二期40%股權、武漢一江源項目、武漢甘露山文創城等部分項目股權。

回看此次交易的接盤方,不良資產處置機構的入局也有淵源。

早在今年4月份,央行便召集6大行、12家股份制銀行、5大AMC,就首批12家出險房企紓困併購業務情況召開專題會議,包括世茂、中梁、綠地、中南、奧園、恒大、融創、榮盛發展、陽光城、融信中國、佳兆業、富力等。

此後,AMC開始加速介入房地產紓困工作,除了全國性的AMC積極參與房企流動性危機的化解,地方性AMC也參與解決省內出險房企的流動性問題。

克而瑞表示,當前AMC對房企的紓困方式可分爲項目、企業層面。項目層面上,一般由AMC出資,引入第三方代建企業主導項目後續開發和運營;在企業層面,主要採用債務重組方式,或者通過聯合國央企與之戰略合作來進行紓困。

值得注意的是,AMC機構在參與化債的過程中,同樣有問題需要面對。比如,資產減值損失誰來承擔,新注入資金是否優先用於保交樓,AMC的受償順序等。

作爲曾經的頭部房企,已出險的融創最近動作較多。除了項目出售,該公司還計劃刊發上年業績,將於12月8日召開董事會考慮批准發佈2021年業績。

據該公司披露,預計2021年公司擁有人應占淨利潤較2020年下降約207%,核心淨利潤較2020年下降約184%。此前該公司曾宣佈,預計2021年公司擁有人應占淨利潤及核心淨利潤,較2020年分別同比下降85%及50%。

相關文章